紫藤庐vs星巴克咖啡壶 浅议中国的新消费文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 15:02 国际先驱导报 | |||||||||
【作者】赵雅芬(美国) 向消费社会转型不断改变着传统中国文化的面貌,那么,对新兴的消费文化是应该热烈拥抱呢?还是毫不客气的抵制?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最近十年来,中国似乎在每一种经济发展指标上都有所突破。从北
一位在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工作的女士告诉我,可口可乐不光卖饮料;买一瓶可口可乐的顾客也“享受一种文化”。是什么文化呢?不妨暂且称之为“消费文化”。就是乐观的、重视生活方式和财富积累的文化。这种文化在形而下层面和美国的消费文化甚为相似,而且在形而上层面有美国的道德价值,诸如重视个人、自由、创造性等等。以可口可乐为代表的文化有别于中国传统文化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新消费文化在中国引起的争论还没有清晰的结论:新消费文化对传统文化是利是弊?“紫藤庐”到底能不能跟“星巴克”抗衡? 中国“新消费文化”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美国有句话,叫做“跟琼斯家比”。这句话有美国五十年代的感觉;表示一个比较有钱的家庭--琼斯家跟他们的邻居之间的“激烈”抗衡。琼斯先生某天晚上回家时可能开着一辆泛光的凯迪拉克;第二天晚上,邻居房子前面也会有一辆崭新的凯迪拉克。琼斯家买什么,邻居就如法炮制地买什么。在北京,这种不甘示弱的思想可以说是铺天盖地。 每个国家有自己的顶层和底层,中国也不例外。五分钟之内,在街上可以同时遇到摆地摊的孩子和黑窗宝马。多数人还被排除在富裕情况之外,“宝马”“奥迪”“星巴克”饮料、各种西方化妆品和服装是少数人的专利。 此外还有性解放、VIP文化泛滥、追求个人外型塑造、以及“中产”阶层的崛起和发展。 那么,对新兴的消费文化是应该热烈拥抱呢?还是毫不客气的抵制? 一种看法认为,发展和随发展应运而生的消费文化是好的。在他们看来,虽然消费文化有时候浅薄可笑,但是更不愿意为了保护传统而拒绝发展。 另一派对这种看法提出质疑。电影《手机》把一个现代男人道德堕落的原因归咎于手机和现代化,它隐含的主题是:遇到“现代化”“发展”或者“消费文化”这些词的时候,反对前一种立场的人首先想到的问题是,纯朴生活到哪里去了?这种立场认为,富裕当然比不富裕好,但是,消费文化为什么必须是美国文化呢?换言之,现代化一定是美国化吗?问题不在于美国文化不够深刻,而是在于中国若苛求发展,一味鼓励消费文化,容易使源于传统的独到文化有丢失的危险。 独到之处其实未必是一成不变的。可口可乐公司那位女士的一句话让我难忘:买可口可乐者不但享受了一种文化,而且这种文化“变成了中国文化”。 这句话乍听起来似是而非:可口可乐——美国夏天的快乐象征,怎么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一位奥美公司的中国专家的话让我悟出其中道理,“在这里工作的优点是可以看出活着的美国理想” ,他说。 根据笔者的观察,这就像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宗教相互碰到一起的时候,双方都拿些对方的神来阐释自己的宗教,然后,双方的混合宗教变得更有特色。现代中国消费文化是中西交融的表现。开放有所困扰,有所失去,但是借用龙应台的思想,应该容忍消费文化带来的烦恼和爱护其益,以便以后可能得到“星巴克”和“紫藤庐”两个的优点。(紫藤庐是台北一家颇为著名的茶艺馆,因龙应台在《在星巴克和紫藤庐》中用其作为本土化象征而闻名——编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