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制造业在崛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 09:01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 王晓红 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之后,中部六省都在抢抓机遇,奋起直追,作为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长沙,又有哪些作为?连日来,记者深入工业园区、厂矿企业进行了采访,发现长沙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正在迅速崛起。
长沙作为国家“一五”、“二五”时期没有重大工业项目落户的城市,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仍然没有像样的工业制造大户,充其量也只能算得上简单的加工业,出产诸如搪瓷、热水瓶、胶鞋、皮草、纺织品之类的轻工消费品。 长沙制造业要崛起,首先要调整工业产业结构,长沙市的决策者们审时度势,针对全市工业基础和技术薄弱这一现状,不仅保护和扶植在基础研究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的龙头企业,而且注重对传统工业的高科技技术改造和提升,通过大力培育壮大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绿色家电、高档卷烟、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科技食品、精品纺织、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十大标志性工程龙头企业。去年标志性工程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55.1亿元,总量占全市规模工业62%,工业投资突破100亿元,其中85%以上的资金投向了十大标志性企业和重大工业制造业项目。 目前,长沙制造业已初步形成了包含29个行业大类、131个行业种类、242个行业小类,已初具经济规模和形成了一套制造业结构体系,其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日渐凸现。近年来,长沙已涌现了一大批制造业骨干企业,2004年,以中联、LG、远大、三一重工、长丰等组成的标志性工程企业实现产值388亿元,同比增长29.9%,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总量的55%,增幅高于全市工业4.7个百分点。其次,长沙现有高等院校23所,每万人中大学生比例高居全省之首,中央、省部、市级科研机构930多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多万人,居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综合科技实力居中西部7个可比城市中的第3位,具有较强的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另外,长沙的制造业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目前,长沙已经形成工程机械、烟草食品、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其产值达到了15.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5%。 长沙市主管工业的副市长刘晓明在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长沙的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但与武汉等中部地区较发达的省会中心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但长沙作为中国成长性较好的城市之一,随着中央中部崛起战略和长沙“兴工强市”战略的实施,长沙工业正在加快追赶步伐,目前,长沙已逐步形成了以工程机械、汽车制造和家电为支柱产业,烟草食品、纺织、烟花、陶瓷等传统产业与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齐头并进的工业格局,在中部崛起中正成为中南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4年前来过长沙的中国经济时报总编包月阳,前不久到长沙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中联重科”公司调研时发现,这家创建于1992年,在当时仅靠50万元贷款起家的“小作坊”,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拥有中标实业、浦元集团、中科北斗等8大强势品牌的上市公司,产品行销海内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先后成功收购和兼并了英国的保时捷公司、长沙的机床厂和浦元公司等强势企业,该公司董事长詹纯新缔造的“中联模式”已成为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的一个神话和范本。 其实,在长沙正在追赶沿海发达地区和中部先进制造业的企业不只是“中联”一家,长丰汽车、LG曙光电子、三一重工、远大空调等强势企业都在力推中部工业经济的崛起。 9月5日,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杜金陵在长沙工业论坛新闻发布会上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虽然长沙工业发展在中部乃至全国并不是走在前列,但长沙的创新精神和后发力很强劲,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企业如中联、北汽福田等,只要抢抓中部崛起机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长沙完全有条件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走到全国的最前列。 “长沙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长沙市委书记梅克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制约长沙先进制造业参与竞争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和“软肋”有三大因素:一是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二是集约化程度较低;三是创新能力不太强。但是,作为东南沿海、长江沿岸、大西部出海通道三个经济产业带的结合部,长沙将成为中部地区最重要的资金流、技术流、原材料集散地和连接世界的先进交通枢纽,为长沙制造业和发展对外贸易提供极为便捷的条件。 9月20日,记者从长沙市经委获悉,到2010年,长沙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比2005年将翻一番。工程机械、汽车、家电三大优势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总产值1000亿元,食品烟草、建材、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总产值达500亿元。未来5年,长沙将建成中部地区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型工业基地,成为湖南乃至中部先进制造业聚集辐射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