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蓝领风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1日 11:37 招商周刊

  □本刊记者 庞丽静

  在第三轮招商引资的大潮中,能否吸引大项目成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竞技的重点。如今,各地招商引资政策环境大同小异,各地招商手段大同小异,那么地方经济越来越困惑:为什么走遍千山万水,使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却吸引不来大项目?

  也许,一个韩资老板的话,道出了大外资南飞的真正原因:这位韩资老板刚刚从天津归来,考察青岛的投资环境,他问,青岛的技工队伍怎么样?他说他投资的是高新技术产业,需要技术素质相对较高的工人。他还带回来一个信息,说韩国一些企业到上海招聘几百名技术工人,月薪达人民币1.2万元。韩国要求应聘者均是来自IT/电子商务、生物电子、纳米新材料、输送机器、尖端数字家电、环境与能源等新兴行业,须有高中以上学历。人民币1.2万元左右的月薪,在韩国属于中等收入水平。

  看来,高技能人才的分量得放在招商引资的秤盘上重新掂量掂量。

  高技能人才与招商引资究竟是怎样的关系?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信号,引发人们更多的思考。

  ——写在前面

  记者在对大量资料分析后发现,在中国,依据产业升级路线,蓝领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民工,主要集中在低成本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从事较少技术含量的简单劳动;第二种是技术蓝领,集中在资本、技术相对密集的产业,如汽车、机械制造、船舶等;第三种为脑力与体力密切结合的知识工人,是新经济时代的产物,主要集中在信息产业。

  外商到中国投资路线依据产业转移顺序,也可以分几种类型,最先进入中国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看重的是中国劳动力便宜,这时往往会把低成本劳动力作为选择在哪里落脚的第一要素。民工成了丰富的取之不尽的劳动力主要来源;随着中国加入WTO,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相继向中国转移,如汽车、重工、机械制造等,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哪个区域这样的人才易得,外商就会更多地考虑在哪里落脚。韩国大宇重工1992年在中国寻找投资机会时,也曾经去过上海等地进行比较,最后选中烟台,决定将总部在烟台落地。斗山工程机械中国有限公司(原名大宇重工)总经理张允兆说,他们看重的就是烟台的机械类人才比较充裕,能够满足公司的需要。

  “民工荒”VS“劳动密集型产业”

  今日

中国经济,有一种现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经济界人士所关注,蓝领从珠三角向长三角、环渤海等地流动。据广东省社科院去年底发布的报告显示,珠三角产能不足的工厂大约占到了工厂总数的三分之一。因为持续近一年的缺工状况逐渐加剧,迫使很多工厂流水线闲置,导致订单很多但产能不足。一直以劳动力成本为优势的珠三角企业,正被“民工荒”的难题所困扰。根据东莞市政府的统计数字显示,东莞去年一年中的缺工在30万左右,缺工企业主要集中在相对低端的加工制造企业。

  香港总商会经济师朱丹在分析珠三角劳动力问题短缺时指出,广东省估计该省的普通工缺口达180万人,无人能够左右劳动力市场的价格。港商的出路有两条,一是将工厂转移到薪水水平更低的内陆地区,如江西湖南四川等,但要考虑产品的市场和运输的成本,如果仍然有利可图,也不失为良方。另外一个就是将产品转型,生产高增值和高端的产品,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资金含量,让劳动力成本在整个生产成本中的比例降低,以至劳动力成本的轻微变化不会严重影响公司的盈利。

  这对于劳动密集型外来资本来说,的确是不错的出路。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后,劳动密集型企业到内地投资的利润可以高出沿海10%,江西近年来很大程度上接受了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的产业梯度转移。临近珠三角的湖南和广西等劳务输出大省区也是同样的情况;同时,珠三角的劳动力也看到了自己的机会,有比较数字表明,广东的外省民工月入在800元以下的占48.2%,在1200元以下的占78.2%,在1600元以下的高达89.4%,外省有这么多工作的机会,工资高,福利好,这种时候,劳动力向这些地方流动就成了必然趋势。珠三角的大规模缺工也就成了必然,但是对东莞等许多城市来说,仍然是措手不及,而又无能为力。涨工资就会挤占微薄的利润,不涨工资难以招到合适的工人。马上进行产业升级,又谈何容易,由于劳动力极其廉价,长期以来投资者和生产者都尽可能少地使用成本更高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在对待农民工的问题上,只注重即时使用,不加以培养,实际上陷入了一个低技术的陷阱。

  就政府而言,花费巨大心血得来的招商引资果实怎可轻易放弃?会想方设法留住外资,但又不能阻止劳动力价格的上扬,不仅是政府改善人民生活的目的所决定,而且劳动力价格是市场化的,政府只能调控,不能改变。因此政府也处于两难之中。采取的许多措施只能缓解劳动力紧张,却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技工荒”VS“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不断升级,以及历史文化的原因,在一些区域出现越来越多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这种情况在长三角得到充分体现。

  长三角在产业升级的速度、对人力资本的重视和调整速度上,要比珠三角来得快。长三角曾经组织一次国家高技能人才研讨会,有专家指出,聚集了中国四分之一制造业的长三角,其逾百万家企业中,高级技工、高级技师缺口接近70%。而与珠三角不同的是,长三角如今面临的是“技工荒”。据了解,在去年底,长三角也面临“招工难”问题,但缺乏的是蓝领技工,要求远比珠三角企业高出一筹。长三角产业特点、产业配套环境比珠三角和其他地区更为合理,吸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大项目也就不足为奇。

  以IT产业为例,这种企业需要的是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知识蓝领。专家指出,IT产业是带动新经济发展的核心,而IT产业的核心是资本和技术,尤其是后者。过去珠三角发展外向型经济,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国际竞争和产业的梯度转移,东南沿海地区就出现了对技术和技术人才的强烈需求。而技术和人才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高等院校集聚的地区,因此,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IT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出现了迁移和聚集现象,即从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

  在珠三角中,也有率先一步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广州就是这种情况。他们看到,加入WTO以后,许多发达国家制造业开始向广东转移,广州提前十年开始进行高新技术储备、控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进入,迎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新一轮招商引资。丰田、日产、本田等五大汽车厂商都将生产基地建在广州,使广州形成了一个产值上千亿元的汽车支柱产业。与缺普通工人相对比的是,广州紧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广州的问题不是民工荒,而是技工荒,广州市曾对80家企业进行专项调查,调查表明,真正受过正规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技术工人只有27.7%。据调查,“十五”期间广州高级工以上技工缺口10万人。比如汽车产业所需要的机械维修、焊接技能人才缺口相当大。据统计,到“十五”期末,广东中级工以上技能人才缺口180万人,其中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缺100多万人,仅数控技能人才缺口就达10多万人!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方潮贵认为,在广东,一线技工,特别是数控、模具、仪表、电子电工、焊接等工种需求短缺,不仅会严重影响了制造业产品的质量,也会影响到广东的产业升级。

  “外资产业转移”VS“地方产业升级”

  专家指出,受到生产惯性、技术能力、市场资源的限制,企业主选择传统产业的转移比转向新产业容易,加上资本都有追逐利润的本性,哪里赚钱就往哪里去。

  当低端产业中国逐渐丧失优势时,就会出现外来的资本抽走资金,如果我们的政府不尽快让产业升级,这个地方很快就会出现经济的衰退。给中国留下的将是产业荒漠——废弃的厂房、过时的设备和失业的员工这就是南美、中国台湾曾经遇到的际遇。然而许多地方政府没有意识到产业升级的迫切性。当发生产业转移时,他们更多的是利用调整税收、降低租金等优惠政策留住企业,而不是考虑如何让当地的产业升级。

  实际上,产业梯度转移的过程是必然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首先承接了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些地区得到足够发展后,必然会向下一个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转移,即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也是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工业化是中国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中国目前的制造业主要还是中低档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仅为日本、德国的几十分之一,工业附加值也比它们低20%左右,装备工业高档产品缺乏,产业技术和主要生产设备主要依靠引进,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自主技术很少。因此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产业选择问题上,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应该是主要内容;要有条件有选择地发展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这是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的根本问题。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建议,中国政府应该优化教育结构,加强职业教育,为制造业的升级储备足够的人才。但制造业的升级不能搞“一刀切”,政府要根据地区差异积极引导。他说,东南沿海较有实力的企业可以率先向产业链高端迈进,把生产加工环节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

  广东正在率先一步考虑在全国总体上处于价格竞争、规模竞争的时期,如何因势利导地实现向技术竞争、创新竞争的战略转移的问题。在全国总体上仍以加工制造业为优势的条件下,适时实现向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加工制造业主要是成本竞争、规模竞争,而装备制造业的竞争主要是差异化竞争,要质量好,安全性能、服务水平高。沿海发达地区向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不仅仅是技术升级,而且是整体产业的素质升级。

  广东的今天,是不是其他沿海发达城市的明天?

  青岛作为山东半岛制造业的龙头,近几年在产业升级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围绕发展三大特色经济,建设四大工业基地和六大产业集群,做了很多大文章,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与未来经济发展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资源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从青岛市高技能人才比例看,技术工人46万人中,中级工26.9万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58.5%;高级工3.3万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7.1%;技师和高级技师5300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1.1%。

  从各产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情况看,根据产业规模推算,到“十五”末,青岛市电子家电、石油

化工、造船、机车等六大产业集群对技术工人的需求缺口分别是4.52万人、1.57万人、1.25万人和1.57万人;食品饮料、橡胶、海洋生物工程及医药三个优势产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缺口分别是0.72万人、0.37万人和0.3万人;纺织服装服饰、机械设备两个传统产业的缺口分别是1万人和0.4万人;总计需求缺口约为10.3万人。

  到2010年,六大产业集群形成规模,仅电子家电、石油化工、交通运输设备、新材料四大产业对技术工人增加的需求就高达22.3万人;食品饮料、橡胶、海洋生物及医药三个优势产业对技术工人增加的需求为2.8万人;纺织服装、机械设备产业约需增加技术工人2.5万人。

  从外资对人才需求的满足情况看,据记者调查,青岛还没有专门针对韩资、日资、欧美这些外资企业需要的技术工人培训,满足不了外资企业的需要;没有大外资需要的配套产业,缺少这些配套产业需要的人才;对于适合外资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没有专项投入,目前培训是面向全社会进行的,没有细分到去考虑大外资的需求,产业升级之路还有一段路要走。

  韩国最新一项调查发现,国内68%的制造业企业都有意往中国转移,三星、现代、LG、SK等大集团,都在积极实施中国本土化计划。大宇集团就刚刚决定在烟台投资一个大型造船项目。

  “但是技能人才的缺乏,正成为韩国企业来华投资的最大忧虑。”全程参与大宇项目洽谈的山东大学韩国学院院长牛林杰博士对记者说。最近,山东大学与韩国技术教育大学,正协商在威海建立中韩技工培养基地,专门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牛林杰说:“与高学历相比,高技能人才更是企业急需。”据调查,目前在华投资的外企有50多万家,其中70%以上的企业感到高技能人才缺乏。

  据牛林杰透露,中国和韩国劳动部已达成合作意向,今后三年,为制造业、服务业及有关技能含量较高的行业培养50万名技师和高级技师。近年来山东大学一直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设在威海分校的韩国学院,针对韩资企业的需要,专门开设了IT等技能课程,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5%以上。

  不论是珠三角、长三角还是环渤海经济圈,在新一轮的招商引资中,都需要与全球产业转移趋势相适应,需要打造一支庞大的技术蓝领队伍,沿海城市需要率先进行产业升级,需要更高端的产业链和更好的产业环境,以承接更高层次的产业转移。

  这是新一轮招商引资争锋的焦点。

  蓝领定义

  “蓝领”是直接从英文“Blue-Collar”翻译过来的,最早起源于美国。西方国家工业化之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工,其时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耐克在《国家的作用》一书中,将现代劳动力划分为三种类型:从事大规模生产的劳动力、个人服务业劳动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劳动力。从事解决问题的劳动力们上班时千篇一律穿着深色西服,白衬衫加上领带,因而产生了“白领”的称呼。而一些负责维修电器、机械的技术工人、从事大规模生产的劳动力,因为每天都要穿着不容易弄脏的蓝色制服,而被称为“蓝领”。

  可以看出,蓝领阶层是构成西方社会的主力军,他们人数庞大,是西方社会“梨型结构”的中端部分。同样,在中国,20多年来,随着专业化服务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逐渐分离,与“世界制造业转移中国”的趋势相适应,中国将更大量地涌现蓝领工作机会,中国的蓝领越来越成为一股不应被忽视的力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