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西北乳业:何时走出三重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11:26 经济参考报

    本报记者 姜辰蓉 杨晓静 曹志恒 

  编者按:近年来,中国乳业发展很快,价格战、市场战轰轰烈烈,企业间的联盟、兼并、收购频频上演,品牌战略也逐渐显露出其竞争优势,一些大的乳品企业甚至开始叫板国外知名乳企品牌。然而,拥有丰富乳业资源的西北五省区,却几乎没有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阅读本文可以看出,守着“偏安一隅”、“小富即安”的思想,即使自然条件再优越
,也无法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

  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在内的西北五省区拥有广阔的牧场,无论是奶牛数量还是产奶量都居全国领先水平,但是西北乳业品牌却没一个挤入我国乳业第一阵营。

  随着乳业巨头不断向西北市场渗透,在西北地区扩张奶源基地,长期垄断西北市场的本土乳业品牌开始遭遇冲击,这些企业存在的众多问题也日渐暴露。对此,专家指出,西北乳品企业若要“突围”,要走出“三重门”,即破解体制、奶源基地两大难题,同时摒除落后理念,才可能守住阵地,并在国内日趋激烈的乳品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

  丰富乳业资源 孕育区域品牌

  我国乳业正经历黄金发展时期,世界乳业的发展态势表明,今后10至15年,我国乳业生产将以每年6%至9%的较快速度发展。

  西北五省区草场面积广阔,具有发展乳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仅新疆自治区草场面积就达到7亿多亩;而陕西省拥有奶牛、奶山羊存栏近300万头;疆域相对较小的宁夏2004年底奶牛存栏也达到了17.2万头以上;青海省是全国六大牧场之一;甘肃也是一个草业大省还拥有全国最强的畜牧科研力量;陕西为玉米饲养带,牛奶品质好,陕西牛奶产量在全国排前几名。西北奶牛养殖草场优良,气候条件好,乳业发展条件甚至优于内蒙。

  上世纪80年代开始,西北乳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省乳企数量迅速上升。

  一直以来,西北这些区域乳业品牌在各省省内及周边地区占据天时地利的优势,长期垄断这片市场。

  无力应对外埠品牌强势进军

  近年来,由蒙牛、伊利、光明等知名品牌组成的外地乳业“军团”,大举进入西北市场。他们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以低价为武器,步步为营抢占西北市场。

  业内人士指出,蒙牛、伊利等厂家生产的雪糕、奶粉等产品并不参与价格战,他们把在这些产品挣来的钱,投入到与当地乳品企业的同类牛奶制品的价格战中。西北乳品企业凭着微薄的经济实力和这些强大的“入侵者”打价格战,结果只能是一败再败,节节后退。

  在甘肃,不到3年时间,外埠乳品企业已经占领1/4强的市场,而且发展势头日益强劲。“内患外乱”的局面已使甘肃乳品企业市场占有率每况愈下,去年全行业亏损1032万元。而且,三大乳业巨头在西北市场上的品牌优势也十分明显。

  尽管西北乳业的发展已有很长的历史,乳品企业数量较多,但绝大部分还停留在中小型规模阶段,积沙难成塔。广州等南方城市,乳品市场的格局基本上都是“一个全国知名品牌和一至两个本地品牌”。但在西北五省区,各省大大小小的乳企都有数十家之多。这些企业的知名度大多仅限于当地,当本土“寨主”勉强可以自保,但要在泥沙俱下的乳品企业中真正成为领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破题还要放手脚

  目前整个西北乳业都面临诸多困扰。首先是体制问题。陕西银桥乳业副总经理沈曙光说,很多西北乳企起步并不比伊利、蒙牛慢,而且可能更好,但没有抓住机遇,发展慢,放不开手脚。伊利、光明、蒙牛等大型乳业目前是上市公司,拥有良好的融资环境、融资理念。而西北乳业缺少的就是这样的运作机制,融资理念和融资环境都比较滞后。逐渐拉大了与国内乳业“诸侯”的差距。

  另一大困扰西北乳业的问题是缺少稳定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奶源基地的支持。专家指出,奶源建设已进入“圈地时代”,“得奶源者得天下”已经成为乳业“巨头”们的共识。三鹿、伊利、蒙牛凭着丰厚的“奶源势力”,称霸乳品市场。而山东、陕西、云南、四川、上海、青海、宁夏、河南等地均被巨头们分割。而这正是西北乳品企业的又一大软肋。

  据了解,青海省乳制品业曾经有过短暂的繁荣。上世纪50年代初,青海“康尔素”乳制品厂作为国内最早一批乳制品生产企业,其生产的“康尔素”系列乳制品至今还在众多消费者中留下深深的记忆。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由于体制问题,以及没有稳定的奶源生产基地,“康尔素”及以后的“西海”等诸多乳制品生产企业纷纷“倒下”。到如今,几十年过去了,青海的乳业一直没能摆脱奶源不足的被动局面。目前,青海省共有存栏奶牛404万头,但年产奶量共计只有24万吨。青海的优质奶源基地,却被“外来的和尚”瓜分。

  另外,专家指出,落后的观念,短浅的眼光也限制了西北众多乳制品企业的发展。“偏安一隅”、“小富即安”的思想依然占据主导,一言以蔽之,西北乳制品企业缺乏足够的雄心,仅仅满足于在当地市场保有一定的认知度,没有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决心。

  同时,西部很多企业都只局限于奶品的初级加工,不思进军高端市场。西北乳品企业多集中在低端的液态奶和奶粉市场,以加工液态奶和工业淡奶粉为主,成本高,附加值低,

竞争力弱。

  在乳品行业中利润最大的

酸奶
冰淇淋
市场中,西北还没有能叫响的品牌,也很少有企业对冰品奶制品、含乳饮料、干酪、黄油、功能奶粉等极具市场潜力的深加工产品进行研发。

  专家则指出,由于乳业企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致使行业内竞争加剧。液态奶、奶粉等低端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血腥的杀戮时代”,许多企业都靠微利勉强维持。而乳品的高端市场发展潜力还十分巨大,产品的利润空间也十分看好。因此,西北乳业要想做大做强,决不应放弃这一“富矿”地带。

  西北乳品企业大多还面临以下问题:产品结构单一缺乏细化、研发滞后、设备老化、品牌优势不明显等。在新产品开发上,西北乳企大多技术力量薄弱,与外地企业相比毫无优势可言。再加上营销手段滞后,竞争仅停留在浅层次的降价招数上,有的甚至赔本销售,无力开拓新的市场。这些问题都从根本上影响了西北乳业的国内竞争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