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经济30年之源头起落的标本意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10:25 郑州晚报 | |||||||||
核心提示: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发源地,河南省巩义市回郭镇在毛泽东批示之后,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然而,回郭镇在随后30年中不可避免地与历史宿命发生碰撞,先后遭遇天灾和人祸,1982年特大洪灾、1992年“劣质电线大曝光”事件、污染引发群众集体卧轨事件,每次遭难都逼迫回郭镇向更高层次转型。回郭镇的命运波折显然融进了中国民营经济的跳动脉搏,折射出了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轨迹。将这些工业起伏态势呈现出来,显然对考察中国民营经济有了标本意义。
繁华夏都与“小上海” 伊河与洛河在这里交汇,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这里建都。 9月10日,车子在宽敞的回郭镇政府大院内停下,正午的阳光洒在办事大厅的一副楹联上,上联是“千秋缶鬲注史觅斟寻夏迹訾殿商踪白断碑玉晨残基谁记取汾阳驻驾遏风伏魔旧事都付与盘中玩味洛水长流”,下联是“十里畴陌入画映桃堤柳浪苏村烟云灵山集雪柏岗叠翠待装点小镇来年丹林碧野新晖尽写出人间盛世回郭秀色”。镇政府接待人员解释,上联记载的是回郭镇拥有夏代古都的悠久历史沉淀,下联则描绘的是这里优美的自然风景。 回郭镇党委书记李颖军颇为自豪:追溯历史,回郭镇至少有3600年,历史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著名的有远古夏伯国都城故址、唐末黄巢起义曾在此试刀的白云寺,等等。 李颖军在回郭镇主政3年,对这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回郭镇位于巩义市西南部,全镇东西长9公里,南北宽7公里,地势呈南陵北滩状,总面积50平方公里,耕地3.7万亩,户籍人口8.3万人,流动人口1.5万人,辖21个行政村,226个村民组。 与悠久的历史文化相比,更令回郭镇人骄傲的是他们沿袭千年的商业成就。 清末民初,为发展民族工业,著名人士李显白在回郭镇创办了公立学校,并设棉纺织工厂,以此为依托,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到20世纪30年代,回郭镇各种商号、客栈、饭店、手工业作坊等应运而生,工业也开始起步,其中,以卷烟业发展最为迅猛,到20世纪40年代,烟厂最多时达48家,产值达1700万元(银元)。至今令回郭镇人骄傲的是,目前在全国享有盛誉的新郑烟草集团就诞生于回郭镇,后因种种原因搬至新郑。在20世纪40年代末,回郭镇个体私营经济已相当红火,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物资集散地,逢五、逢十集市,上市人数多达三四万人,商贾云集,以致有“小上海”之美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回郭镇集体企业起步,以卷烟业为基础,纺织业、印刷业、粮业、花行、药店、杂货店、京货估衣、客栈等也逐步发展起来。同时,在老企业的基础上又先后建立了机械厂、化工厂、炸药厂等社队企业。 在回郭镇工作了一辈子的孙志威老人对此感慨颇深。“回郭镇人有做生意的传统,因而人精明,不封闭,信息很灵。”66岁的孙志威于1974年进入镇政府担任镇文化馆馆长,他认为,回郭镇在人才、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积累下来的丰富资源,才造就了后来社办企业和民营经济的繁荣。 因祸得福的一场洪灾 9月11日下午,回郭镇李邵村的大街上人来人往,记者随着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一踏入这个村庄,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景象,几乎每一家都装了两个大门。 “这都是当年洪灾造成的。”退休在家的邵三多对那场毁灭性的大水记忆非常深,1982年8月,洛河暴涨,全镇一片汪洋,7个行政村被淹,4000多间民房倒塌,数万人无家可归。“受影响最大的是镇里的工业,大水几乎将所有的工厂都冲毁了。” 在走访回郭镇的老一代人时,他们都提到了这场23年前的洪灾,认为这次事件成了回郭镇发展史上的分水岭。“从这以后,集体企业开始向私营经济转变。”59岁的郑州日报社调研员牛玉乾说。 牛玉乾告诉记者,面对这场天灾,回郭镇人没有被吓倒,他们在废墟上盖起了厂房,办起了工厂,发展起了庭院经济。在这之前工业只能是镇办村办集体办,大水过后,家家户户办的小工厂都是个体私营,谁办归谁。“这场水灾,让回郭镇人又一举打破了农村工业只能集体办的思维定式,创造出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雏形。” 洪灾过后,回郭镇党委、政府顺应民意,大力倡导这种以家庭为主的庭院经济模式,一时间,全镇呈现出了“家家办工厂、户户机器响、老少齐上阵、妇孺闯市场”的红火景象。“回郭镇人不再把自己捆绑在过去那个意义上的‘政府’、‘集体’上,而是开始了不断的创新,他们掉转头去找市场,让市场出题目,围绕市场做文章。”牛玉乾说,有些村民还合伙办起了签订有股份协议的股份制企业,一时间,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镇纷纷涌现。“目前回郭镇最为有名的4大支柱企业———明泰、顺源、鑫隆和万达公司,都是那个时候起步的。” 一场大水让回郭镇“因祸得福”,民营企业从萌发到快速生长,大大活跃了全镇社会经济。回郭镇逐渐形成了一批经营销售玻璃纱、棉纱、废塑料、废铝线、废铜等专业市场。庭院经济的发展,也使回郭镇农民的腰包迅速鼓了起来,个人储蓄存款额一度居中西部地区乡镇首位,为今后工业规模扩张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而且在人才培养、技术准备等方面都奠定了坚实基础。 电线基地与曝光事件 1992年是回郭镇人无法忘记的一年,辉煌与失落同时在这块土地上上演。 1984年,回郭镇工农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成为河南省第一家“亿元明星镇”。与此同时,回郭镇的庭院经济,逐渐向趋同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电线电缆生产基地。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回郭镇生产电线的个体厂家有1000多户,年产值占全镇工业总值的70%以上,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 “一只老鼠坏了一锅粥的事儿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牛玉乾说,遍地开花的电线生产作坊冲昏了回郭镇人头脑,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小工厂疏于管理,出现了弄虚作假现象,当年由此引来了“中国质量万里行”对回郭镇劣质电线大曝光。“回郭镇又一次在全国产生了轰动效应,然而这次的轰动,和30年前人民日报发表先进经验,形成了剧烈反差。” 回郭镇的电线工业,在这片铺天盖地的斥责声中,几乎遭到了灭顶之灾。“我再次回到回郭镇的时候,正是家家工厂关门、有关部门去抓人的时候,全镇经济一片萧条。”原河南日报记者、《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的作者之一姬业成在一篇纪念文章中写道。 正在经济遭受重创、精神遭受重重压力时,回郭镇人受到了时任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的鼓励。李长春在对回郭镇情况的批示上写道:“回郭镇要杀回马枪,变成优质电线电缆生产基地。” 回郭镇镇长李小虎说,在李长春同志批示的鼓舞下,回郭镇人总结沉痛教训,重聚新的人气,绘制新的蓝图,决心把回郭镇变成优质电线电缆生产基地。1993年夏秋之交,回郭镇在河南省率先提出了在乡镇一级创办工业商贸园区的设想,第一次叫出了“人口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让“生产工业化、生活城市化”的响亮口号。对这一设想和口号的回应是,回郭镇的庭院经济迅速被规模经营所取代,一批如中博、裕华等大型电线电缆公司,在3平方公里的园区内拔地而起。到20世纪末,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突破10亿大关,民营企业达3267家,占全镇企业总数的98.8%,一举跃入了全国百强名镇。 随之一批新的工业园区相继建成,目前回郭镇科技园区内的企业达116家,包含铝加工、电线电缆、塑料建材、服装、家具等120多种产品,共吸纳了1.2万名劳动力。李小虎介绍说,2004年河南4大民营科技园区(分别为魏都民营科技园区、长垣民营科技园区、西峡民营科技园区和巩义民营科技园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99亿元。因为实现工业产值52亿元,利税5亿元,位于回郭镇的巩义民营科技园区占到了上述4大民营科技园区工业总产值的52.5%。 三起三落与民营经济30年 “富得流油、脏得要命。”这是在外地来回郭镇人群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的确如此,9月10日,记者跨进回郭镇的第一天,就感觉到了这句话形容的精确,放眼四周,到处都是工厂的回郭镇灰尘四起,电线乱拉,楼房灰蒙蒙的,缺乏活力。 然而意外的是,这里空气质量良好,在工厂林立的回郭镇,这样的现实让记者纳闷不已。李小虎说,在回郭镇,一个经由镇政府起草、遵守了多年的经商“准则”是:不准上任何会给回郭镇带来污染的项目。 探访之下才知道,污染在回郭镇有过一次切肤之痛。事情发生在1995年5月,当时因为一家企业生产氨水,污染了空气,回郭镇李邵村村民在抗辩无力的情况下,选择了千人集体卧轨抗议,致使国家动脉停运10来个小时,震动全国。自此,回郭镇引以为戒,封杀了所有可能带来污染的企业。 “每受一次打击,回郭镇的工业就要跳一跳。”回郭镇镇长李小虎对记者这样表示。 从洪灾到劣质电线大曝光再到群众集体卧轨事件,虽然回郭镇人一致否认工业有过低潮期,但是这些遭遇确实出现过。 “回郭镇的遭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今年暑假,河南财经学院经济学系一群硕士生到回郭镇调研,他们有一个共识就是,回郭镇的发展历程与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一致,都要遭受一些致命的打击或者重创,但是坚强的品性使得中国的民营经济能经受任何打击,抵御任何风险,每次遭受打击,就要有一个新的突破。 更有一位经济学研究生认为,回郭镇本来就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员,它的发展体现的正是民营经济的30年发展之路。(郑州晚报记者 尹海涛 游晓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