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中国民营经济30年之源头的变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10:12 郑州晚报

  核心提示:在历史的风浪里,河南省巩义市回郭镇作为一个经济整体,经历了三起三落,挫折、蓄力、攀峰与辉煌始终交织在一起。在群体的光环之下,一些村庄、企业或者人物,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成为管窥中国民营经济30年的典型个案。民间融资、家族管理、资本积累、打假转产、招贤纳才,这些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词汇,也为解读民营经济发展史提供了最好视角。

  一个村庄的变迁

  在地理位置上,北寺村与回郭镇是连为一体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之间在经济上也是连为一体的。回郭镇最大的4家企业,明泰、顺源、鑫泰、万达都集中在北寺村一带,这也是最为北寺人所津津乐道的一点。

  “北寺村历来紧跟时代步伐,不甘居人下,看见人家搞啥咱也学着搞,大概这里确实有点儿人杰地灵吧。”在村里当了几十年干部的村委委员王申旺笑着说。

  回顾回郭镇的历史,解放前北寺村一带的烟厂已是远近闻名。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北寺村的社队企业成为回郭镇社队企业的重要支柱,包括机械厂、化肥厂、印刷厂、纸厂、玻璃加工厂、拖拉机厂和两个砖厂。

  但如同那个时代所处的环境一样,即使在最红火的时候,“极左”的思想也一直干扰着社队企业的发展。队里搞副业,在山上栽了果树,有人说果树是资本主义的树,因为这个,北寺大队被“大会小会批”,社员积极性很受打击。“1975年,回郭镇出名以后,美国人也要来参观。一位领导突然交代我非要把队里的毛驴卖了,我问为啥要卖,他说太丑了,见不得客。”时任生产队长的王申旺哭笑不得,毛驴可是队里搞生产的“主力”。在王申旺和社员们的力保下,毛驴最后虽然没有被卖,但左倾对经济的干扰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如今,走在北寺村的大街上,商品意识已经深入人心,村头的集贸市场人流如织,街上轿车和运送货物的卡车来来往往。北寺村现在共有企业30多家,相比以前虽然数量少了,但规模都大了很多,企业税收占村里收入的60%,2004年总产值40多个亿,税收上缴3600万元。村委会主任刘孟蛟正在家里招呼盖房,他说,自己的房子在村里根本露不出顶儿,几乎是村里最晚的二层楼了。

  刘孟蛟领着记者参观了村里新修的小学,建校用的220万元钱,教育局和镇政府只拨了40万,剩下的都是村里自筹和企业捐助的。校长张玲娜说:“去年国家‘两免一补’给了北寺村小学40个名额,但学校都凑不够人,今年名额调成了26个。”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集体企业办得早,倒闭得也早。改革开放初期,私营经济就开始发展了。”刘孟蛟的说法,与整个回郭镇乃至中国民营经济的“萌芽”是一致的。在社队企业时代,北寺村完成了“资本积累”,一些能人掘得第一桶金,成为后来投资创办企业时的经验和资本积累。

  北寺村集体性质的社队企业从1958年红火到1982年,1984年彻底解散,随后是民营经济的大发展时代。“你做电线发了财,我们就跟你学,家家户户搞电线。20年来,北寺村先后刮起三阵风,电线风、

化工风和铝业风,大大小小的企业一直保持在几十家。”刘孟蛟用“三风”总结改革开放后村里企业的发展轨迹。

  在一条小巷里,记者看到了村里惟一保存完好的旧式两层老院,据说是本地一个地主留下的,刘孟蛟说要把它“当文物”保存起来。在北寺村,如同这座老院一样,社队时代的烙印已经逐渐褪去。“村民们谁的企业红火谁就受人称道。”说这话的时候,刘孟蛟脸上隐约流露出没去做生意的遗憾。

  一个企业的发家史

  三帅制衣的老总是兄弟仨,这是一个被外人视为“家族式管理”的典型企业,老大分管生产、老二负责外联、老三主抓研发的分工已经延续多年。现在,这家企业已经成为回郭镇服装行业的老大,还要力争成为河南女裤产业的第三。

  “三帅的资金积累是从做电线开始的,然后进入服装行业。”根据老大刘现生的回忆,回郭镇目前的大企业,大致都经历了同三帅公司一样从作坊、积累、转产到企业的发展轨迹。

  上世纪80年代,刘家老二老三还在上学,读过书的老大刘现生成为镇里最早涉足私营企业的一批人中的一员。那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做电线生意,刘现生和父亲也学着在家里搞,第一年投入1000多元,当年挣了1.3万。随后,刘家父子靠着几台出线机,积累起了几十万元。

  但正当电线生意做得红火时,假劣电线风波随之而来,回郭镇的电线产业遭受重创。虽然镇里按照省里指示“从哪里跌倒还从哪里爬起来”,咬定继续做大电线产业。但刘家转产的念头却打定了。“那时候就想,干什么能够摆脱假劣风气,减少被查的风险呢?”刘现生说。

  最后,刘家决定把现有的钱投资服装行业。“开始也是在家里搞,买了20台缝纫机办了8个月,专门做西服,一天做10套衣服,生意好的时候每天来10多辆车送布料。”刘家的制衣生意越做越大,于是从家里搬了出来,创立自己的品牌。如今已经有职工300多人,总资产2000多万元,产品在长江以北占有相当市场份额。

  回顾这段“发家史”,刘现生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很有自己的看法。“第一批创业的人都很有闯劲,后来的成功也得益于这种劲头。我们开始做衣服时对这个行业几乎一窍不通,熟练工的培养、搭白、布料选择都不懂,请的老师说你们啥都不懂都敢干,其实越懂越不敢干。”

  刘现生认为,行业带头人作用也很大,需要有一些能人和企业先“撕开口子”。“大家在后面跟风听起来不好,但只要没有恶性竞争,村里整体经济就能上去,形成规模。”

  一个家庭的转折点

  对53岁的邵泽亭来说,生活的转折点是从辞职创办铝配件厂开始的。邵泽亭曾在镇化肥厂做了11年医生,1994年,他在村里租了2亩多地建起厂房,干起了当时刚刚兴起的铝加工业。

  “俺回郭镇人不仇富,看到别人干事业干出名堂了,绝不嫉妒,而是自己也去比着干。”邵泽亭说。他1968年高中毕业,在生产队干了5年,又先后到机瓦厂、铸造厂当工人,社队企业的日子使他初步接触到了企业的运作。自费上了两年卫校后,他在回郭镇的社队企业第二化肥厂干起了医生,直到1992年前后,化肥厂临近倒闭才辞职出来。这之前,邵家的日子不能算穷困,也只能算一般。

  “镇里上世纪90年代开办的企业有个特点,就是先自己吃苦学技术,学成后筹钱自己干。”邵泽亭先在一个亲戚家的铝配件厂干了两年,掌握了这一行业的规律和特点,随后借了20多万元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当时正赶上国内铝厂扩建高峰,因此如鱼得水,公司一直生存下来。

  9月10日,记者去邵家做客,朱红的大门门楣上写着“博陵世第”4个大字,这是这个村庄富裕起来后新兴起来的居地文化。村里干部介绍说,邵泽亭的铝业设备公司是镇上小型实业的一个典型,收入相当殷实。邵家四世同堂,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起居,邵泽亭请人在家里安装了中央空调,屋内的摆设与

装修比大城市中等收入家庭还要高档。

  邵家产业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民间借贷的方便与迅捷。经过改革开放后10多年的积累,村里已经集聚起来相当的财富,而这些财富在民间的畅通流转,为新企业家的崛起提供了比较充足的资金。

  “最初借款26万元,最多时借款100多万元,那时基本没想过要去银行贷款。”对邵家来说,如果没有当初民间的这些资金支持,就没有后来生活的转折。现在邵泽亭把产业交给儿子们打理,所有的精力除了照看老人和孙女外,作为回报,都花在了村里的公益事业上。

  一个“外来高管”的视角

  回郭镇里惟一的一辆奔驰车,是顺源铝业的总经理王镭的。王镭是回郭镇3000多家企业所引进的最高级别的管理人才。作为

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在读博士,这位东北人经过半年打拼,事业已经融入了当地铝加工业,有了自己的股份,但生活还没有完全融入回郭镇。

  王镭的奔驰车是专门从北京运过来的,他说,还是不习惯回郭镇的生活习惯。“城镇规划相对经济发展非常滞后,晚上没有路灯,白天尘土飞扬,好一点的饭店和娱乐场所几乎没有。”这使他从大城市到小城镇的“落差感”十分强烈。

  但这也使他能够以一个外来人的角度,冷静地分析回郭镇民营经济的前景和发展瓶颈。他说,回郭镇的历史,确实是一部民营经济的发展史。“回郭镇人给我印象是胆大,把握机会的能力和规避风险意识非常强。当地官员对经济也十分支持,因此这里有很好的前景,特别是我们做的铝加工业。”

  对于回郭镇的缺点,王镭说:“高素质人才的持续供应跟不上,管理制度也有待健全,家族式管理在创业初期或许是发展的动力,企业大了就不再是优势,而是绊脚石了。”

  与沿海地区的知名工业乡镇相比较,王镭认为回郭镇所代表的内陆乡镇企业群还存在着法律意识欠缺、发展观念相对落后的不足。“比如,100家企业,5年后可能只剩下10家,再过5年可能只剩下1家。为什么?不是选项没选对,而是做到后来,需要在企业的深层次管理上下的工夫不够,品牌建设、企业文化等细节的东西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这是企业做大做久的根基所在。”按照王镭的理论,回郭镇的民营经济群似乎也已走到了这个十字路口上。

  “我的最大心愿,是11年后,我们这里的企业都依旧存在且发展良好。”在采访的末尾,王镭发出了对民营经济的美好祝愿。(郑州晚报记者 游晓鹏 尹海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77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