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价已呈强弩之末 拐点取决于布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9日 16:32 新华网 | |||||||||
新华网消息 香港明报19日刊载朱文晖的文章,对世界原油价格的走势进行了分析。文章说,新奥尔良飓风之后,各国大量释出战略储备,中国则高调表态不急于建立战略储备,从而开始了政府和炒家之间的新一轮博弈。但一个基本的判断是,高油价似乎已呈强弩之末,而油价走势何时达到拐点,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取决于布什个人的态度。 国际原油价格一度冲破每桶70美元的关口,近几周来,随着各发达国家释放战略储备
首先一个问题是,高油价会否及何时才影响到世界经济运行。原来的分析认为,一旦油价高于50美元,全球经济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但自从油价突破50美元以后,全球经济受到的打击并不明显,经济增长率还维持较高水平,通胀也未见恶化。 其中原因包括几方面: 1. 各国能源利用率普遍优于石油危机肆虐的70年代,各国抗高油价能力普遍增强; 2. 各种替代石油的能源也大力发展起来,高油价对经济的冲击力度小于原来的预测; 3. 许多国家原来预计高油价不会持续太长时间,还未在节约能源、发展替代能源方面展开动员和投资; 4. 一些国家维持着或明或暗的能源补贴,缓解了高油价对国民经济的直接冲击。 因此,从总体上看,持续高涨的全球经济维持了对石油的高需求,油价自然上涨。 问题是,在石油价格突破60美元后,各国已普遍感受到压力。不同国际和私人的金融机构都在逐渐调低未来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采取较为严格的节能和替代石油措施,连需求旺盛的美国经济也开始出现高油价压制增长率的迹象(虽然通胀的压力还不大)。可以说,如果油价在这个水平上再继续维持一两季,全球经济受到的负面影响会只增不减。美国经济真正受到高油价影响之时,应该也就是石油价格走向颓势之日。 第二个问题是石油供需问题。高油价学说的一个重要论据就是石油的需求超过供给,而且需求增加是无限的,而供应却是有限的,支持这论据的主要观点是中国和印度已经而且将会继续大量进口石油。中国何时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一度成为国际炒家推高油价的重大题材。现在看来,过去几年的额外石油需求主要来自美国布什政府在九一一后大幅增加的石油战略储备(美国为何需要高达7亿桶的战略储备,需另文分析)。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并不是主要买家,如今年中国石油进口增长率大幅降低就是一个证据。而近日中国官方正式公布自己的能源消费组合,并否认要在高油价时期建立战略储备,也算是封住了市场对此的揣测和谣言。 政府和炒家的新一轮博弈 其实,石油也是一种“买涨不买落”的商品,一旦市场心理变化,很多国家和公司就会拋售而不是增加储备。对于供求问题,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也非常担心,已故沙特国王法赫德多次表示,全球的原油供应能力没有问题,他担心的反而是高油价打击全球经济,形成大量替代能源,从而在长期中出现低油价的格局(如80年代中至90年代后期的情况),这会深刻影响到沙特的内政外交。从这个意义上看,法赫德应是一个大战略家。 最后一个问题是炒家的作用。 现实很清楚,炒家是近期油价持续走高的罪魁祸首,他们在过去几年已赚得盘满钵满,凡是各种有利于推高油价的消息他们都大肆宣扬。但新奥尔良飓风给包括美国在内发达国家的一个警示,再让种种不负责任的消息满天飞,恐怕真会天下大乱。于是,各国大量释出战略储备,中国则高调表态不急于建立战略储备,从而开始了政府和炒家之间的新一轮博弈。当然,美国布什政府未来的态度和如何作为,还是决定这轮博弈胜者的关键因素。 当然,观察油价走势还有地缘政治等其他因素。不过,综上所述,笔者的基本判断是,高油价似乎已呈强弩之末,而油价走势何时达到拐点,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取决于布什个人的态度。 来源:香港明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