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全球职业经理人争抢中国饭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9日 14:23 大洋网-广州日报

  10年前,中国的外资或合资企业管理层和决策层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老外”,即便偶有一两个中国人,也只是二线“抓手”。但现在,这种状况已经改变,随着中国职业经理人的迅速成长和跨国公司本土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外企里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中国市场的成长也让国际上的优秀职业经理人心动,“以前到中国任职被认为是‘苦差事’,现在却是许多国外职业经理人争相抢夺的‘金饭碗’。”

  本专题策划:关雅文 撰文:史丽萍 黄佩

  近年来,“本土化”一直是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关键词”,其中就包括人才的本土化。这一点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在IT、家电等这些率先开放的产业有所表现,但中国加入WTO这几年无疑又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医药、金融、专业认证等这些开放较晚的行业目前也在人才上实践着“植根中国”的决心。

  本土经理人担纲外企高层

  去年,惠氏中国区总裁吴晓滨的走马上任打破了外国人“垄断”跨国药企一把手的行规,成为跨国药企中第一个本土职业经理人。在惠氏(中国)十二个总监中只有两个是外籍员工,其他全都是中国人。无独有偶,德国莱茵TUV认证集团进入中国十多年来各个分公司一把手一直都是德国人,但汪如顺的进驻,改写了没有中国人成为外资认证公司“掌舵人”的历史。又如广州友邦保险,1995年开业之初,管理层基本上都是从中国香港或是东南亚过来的。吴晓滨分析,以前外企之所以由总部“空降”职业经理人,主要是因为中国缺乏职业经理人,当初这些外资公司都是在很短时间内涌入中国的,在没有人才备用的情况下,外企只好选择从总部派“空降兵”。

  但今天这种状况已发生了改变。越秀人力资源顾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耀文透露,他们公司最近所做的猎头工作中,有很多公司寻找的总监级别的人第一个条件就是要中国人。因为中国的职业经理人经过多年在外资企业的磨练,在克服了语言这一巨大沟通障碍之后,已经成长起来了,同时对中国市场的熟悉程度也远远高于外籍人员,但在薪资水平上却低于外籍员工,因此大部分公司乐于聘用本地人才。翰德国际顾问有限公司近期调查了近500家在华外资企业,有87.6%的受访公司表示目前不考虑增加外籍员工。

  国外经理人争吃“中国饭”

  “更有趣的是,以前跨国公司往往要靠高的薪水来吸引老外来中国任职,但现在正好相反!来中国就职成为国外职业经理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大家都争相过来。”德国莱茵TUV广东公司总经理汪如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吴晓滨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据他介绍,美国《商业周刊》曾经做过如何才是全球最优秀的管理人的一项调查,列出了必备的五个条件,其中一个就是在中国工作过。美国斯坦福大学还曾经专门做过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外来人才的调查。这些现象都足以说明中国对职业经理人的吸引力已经越来越强。虽然现在有一些跨国公司给外派到中国的职业经理人的工资没有以前高,但依旧吸引着大批经理人的到来。

  与此同时,不少中国企业也将招贤纳士之手伸向海外,以人才引进的国际化来应对市场竞争的国际化。不少保险公司都已经在这个方面走出了第一步。如今,在一些国内保险公司担任中高层管理者的外籍员工已经达到了20多人。出任平安公司总

精算师的英国人斯蒂芬·迈尔,曾一度被称为“中国金融界最高级别的‘洋打工’”。当年他从林肯金融集团跳槽到平安,引起了业界的轰动。而眼下,
平安保险
的现任总经理张子欣也是过去引进的“海外精英”。

  跨国公司派“猛将”奔赴中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中国市场良好的前景也吸引着国际上大批“精英经理人”,许多人希望在此建功立业。吴晓滨指出,欧美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中国市场则属于起步阶段。如制药领域,中国的平均增长速度是全球的三倍,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讲,这是个最容易体现自己业绩的地方。吴晓滨还形象地比喻,“在欧美工作就像是在静湖里划船,而在中国就像是在远海里冲浪,随时都将面临着暗礁和风浪。只要你能在中国市场上经受磨练,到任何地方都可以胜任。”

  正是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使得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不再像10年前那样,随便找一个可能有潜力但还没有发挥出来的经理人来中国当CEO,磨练一下,而是千挑万选,将旗下“猛将”派到中国。今年初,中意人寿的外方股东———意大利忠利集团派出了其重要骨干易思乐出任中意人寿的总经理。据了解,易思乐是忠利集团的资深老总,之前负责忠利集团欧洲2/3的国际业务。

  信诚人寿现任总经理谢观兴也是一位“洋统帅”,在其加入信诚人寿之前,他在马来西亚已有26年的保险从业经验,位至马来西亚保险业公会主席。谢观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称其之所以在“知天命之年”来到中国,主要是看到“

中国经济非凡的活力”,希望“将自身26年积累的保险知识和专长带给中国保险业”,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

  一方面是中国职业经理人在外企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是外企派“猛将”奔赴中国市场,这两方面看似矛盾,其实,归根结底都体现了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绝对不是为了本土化而本土化,其本土化的目的是支撑公司的国际化战略。”越秀人力资源顾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耀文如是说。

  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双重需求,带给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是机遇,也是挑战,他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同本土人才的竞争,还将面临国外职业经理人的挑战。正如惠氏中国区总裁吴晓滨所言:“中国已成为全球人才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同时也将成为全球职业经理人的下一片乐土。”

  言论

  “在欧美工作就像是在静湖里划船,而在中国就像是在远海里冲浪,随时都将面临着暗礁和风浪。只要你能在中国市场上经受磨练,到任何地方都可以胜任。”“中国已成为全球人才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同时也将成为全球职业经理人的下一片乐土。” ——惠氏中国区总裁吴晓滨

  之所以在“知天命之年”来到中国,主要是看到“中国经济非凡的活力”,希望“将自身26年积累的保险知识和专长带给中国保险业”,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 ———信诚人寿总经理谢观兴

  “以前跨国公司往往要靠高的薪水来吸引老外来中国任职,但现在正好相反!来中国就职成为国外职业经理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德国莱茵TUV广东公司总经理汪如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