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重建投资者市场从哪里开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9日 11:57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唐韵 采写

  专家:

  方星海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

  Tom Manning

  中国董事会创始人

  刘晓光

  首创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孔丹

  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重中之重:保护投资者

  中国对于国际资本市场有巨大的准入权,私募市场发展非常之好,中国经济增长率每年达到9%。那么,中国需要一个高效的资本市场吗?是什么让我们的政府更强调要优先把资本市场发展起来,把保护投资者作为一个重中之重?

  孔丹:高速的增长,一直是以中国政府和企业包括金融机构都承担了很大风险为代价,比如信贷市场这种风险。中国国有商业

银行改革代价有多高,如一个商业银行要注资225亿美元(中行、建行)还要剥离一千多亿的资产,剥离了14000亿的不良资产,他们现在的不良率还是非常高,这是政府非常坚定的想扩大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晓光:还有就是银根问题,银根90%多都是资金市场,如果不发展资本市场,其他怎么办,没有一个柔性的管道,就会出现通缩。

  方星海:资本市场发展得不好,广大民众的储蓄放在银行里,只能拿到一点非常低的利息,如果资本市场发展好,广大民众的储蓄则会得到更高的收益。我觉得从长远来看,这是解决我们国家收入分配的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

  刘晓光:还应多推出一些经营创新的产品。但现在的障碍是还没有这样的法律,也没有哪个部门牵头迅速推出这样的方案经过法律确定,包括地产、水、高速路、燃气、地铁都是投资者需要的。必须保护投资者,如果没有投资者利益,投资者受到伤害,就不会投资,现在我们基本就靠老百姓几千万股民,力量不是很大,大的机构投资者、包括券商、基金如果他们的资金得不到保护,没有好的措施,既使有再好的上市公司也没有什么用。

  保护投资者:

  政府管得太多还是太少?

  从保护投资者来说,一方面觉得政府管的太多,另一方面很多地方又是政府缺位,这反映了什么问题呢?在发展资本市场过程中,政府到底应该如何定位?政府和市场的分界到底在什么地方?

  Tom Manning:从短期来看,我们可能需要更多政府的介入。这样会建立更强的监管机制、法规机制和指导机制,才能使资本市场更好的发展。另外我们也才能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公司治理方面我们现在有一些法规,但是没有具体的执行细则和措施。在未来,我觉得政府的参与应该逐渐的减少,最终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自由市场机制。自由市场的一些重要的特色是要具有中国特色,但是最重要的是建立自由市场机制来吸引投资,促进增长获得利润。

  方星海:资本市场如果什么都是政府来定,肯定不好。中国人比较习惯于什么东西都是政府定完了,大家去执行,这个效率也是挺高的,最近股权分置改革,虽然是一个分散决策的机制,但是它有政府的引导,这个速度也挺快的,当然有些人可能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我认为速度不算慢,这是一个优势。

  资本市场本质上要求一个分散化的决策机制,包括创新,如果什么都拿到国务院去批,怎么创新,那速度就会很慢了。这里有一个起点,从哪里开始做?我觉得这个起点应该是从微观的组织机构开始,比如券商、基金公司、交易所这样的机构,都是市场化的,在市场上运作的机构,必须要形成自我约束的机制,就是说政府不怎么盯着你的时候,不会主动干坏事。政府只是起一个辅助性的作用,中国有很多问题就是微观的机制没有搞对,弄成一种你不好好看着它就会犯很大错误,必须好好看着的局面。

  既然都认为要保护投资者,那保护投资者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如何达到这个目的?

  Tom Manning:我认为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公司治理,以及在公司治理方面持续不断的改革。

  在很多市场变量当中,投资环境各项变量当中,我想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的就是要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因为从一个基本层面上看,投资者需要更多地了解每个投资公司运作的机制,他们必须要知道他们所投资的公司是否稳定,并且有着良好的增长趋势。他们必须要对这些公司的管理层有信心,必须对这些公司的董事会有信心,因为董事会代表股东的利益。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之后,在董事会和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交流会更加充分,会有更加开诚布公的积极探讨。

  孔丹:中国的资本市场可能是一个病态的市场,有严重的疾病,当然还没有病入膏肓,有很多药方可以治疗。中国的

证券市场开始设计的时候,就有制度上的缺陷:价格机制发现失灵,市场化配置功能弱化,资本市场法律框架、监管制度等规范化程度很差,包括现在出现的严重的上市公司、企业和券商的问题相当普遍也很严重。

  我们看到这个市场里各个角色都在努力,政府从去年发出了改革的九条意见,应该说是很重大的一个推动。今年做的两件事可能震动很大。一个是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股权分置的试点正在进行。一个是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现在看,应该得到相当的提高。

  另外机构投资者这个问题正在解决,我认为还是有希望的,现在中国市场开户有7200多户,基本上都是非常弱小的个人投资者,这个现象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利,机构投资人的准入应该说有很大的促进。包括对外开放,包括发展债券市场都应该会有很多改进。

  不否定国有企业上市

  最近,国资委出台了一个关于涉及到国有股东的一个通知,里面谈到股权分置问题解决后,应当考虑将市值指标引入国有股股东的业绩考核体系,以促使国有股股东更加注重上市公司的变化,这一决定对保护投资者有什么帮助吗?

  孔丹:对这种考核体系的合理性我们没有研究过,我想它应该使经营者更关注自己的上市公司的表现。但如果把这种考核指标加到国企的考核体系,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要发生像美国的安然事件引起的制造虚假的业绩,来支持市值表现的这种情况,现在看,会计准则的使用是一个大事情,我们作为一个大的综合性的集团,一方面现在很努力的在接受外面的审计,找有信用的会计师楼,同时自己也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内审。

  Tom Manning:上市能改变我们的客户,大家会更了解公司代表什么,上市使我们能够知道公司如何管理,公司如何衡量它的业绩,另外与客户的关系,与供应商的关系和零售商的关系。上市本身具有变革性,一旦上市,公司就会变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以前含糊不清的东西变得可以看到它的未来的需求。要强调一点,就是公司最终还是要自我来引导,尤其是一些大的公司,这些政府是主要的资本股东的公司,之后进行上市的时候,应该自己起主导作用,我想我们会慢慢演进,但是我个人认为可以通过一些方式促进这个进程。

  现在已经有所谓的QFII,老外已经进来,他们希望政策更放开。为什么不让外资再放大一点,让他们选他们想投的公司,让他们的力量在资本市场上说一些话,让他们也为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做一点事情?

  方星海:我觉得这是个以夷制夷的策略。我们的公司到海外上市很简单,我们自己的改革没有做好,对公司来说,它可以自由选择的话,更愿意到海外去。这更增加了我们把自己市场做好的动力。QFII 非常成功,对市场是正面的作用,为什么不放大呢?这就是中国特色,我们现在做什么事情,要一步一步做。有人会担心中国现在处于市场底部,QFII进来太多,这不是让外国人炒了大底吗?QFII现在是一百亿,我坚信今后会扩大到两百亿、三百亿最后彻底放开,这一天肯定会到来。

  Tom Manning:我觉得这些外来投资者也非常愿意了解市场的运作,市场的机制。他们在这边能够开发一些经验,我也希望我们的财务服务领域能够像当初中国制造业开放那样,让这些外资投资者充分的与中国企业进行合作,充分的利用他们在世界其他地方做的不错的一些经验,为中国市场进行一些改变,有的东西可能不一定适合中国市场,但可以进行调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