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家电维修 亟待产业化专业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 13:23 工人日报企业周刊

  丁军杰 

  据有关数据,中国家电维修市场规模已高达100亿元,其前景十分诱人。家电维修已有可能摆脱附属的地位,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与家电生产商和经销商三足鼎立

  随着越来越多的各色品种的家电产品进入家庭,家电维修服务业有了更大的需求市场
。然而,由于缺乏行业规范,消费者维修家电时,遭遇坑蒙拐骗的现象时有发生,防不胜防,成了一块心病。

  据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维权中心来自江苏、山西、湖北、上海等17个省市消费者书面投诉表明,消费者对家电产品本身质量的投诉有所下降,但是,售后服务投诉却居高不下。一部分消费者的投诉表示,虽然已经多次修理,但就是得不到厂商的换货处理,只是没完没了地修,但投诉到有关部门时却会发现,维修没有记录。显然,厂家及维修企业有逃避“三包”规定之嫌。

  维修服务是个专业性很强、技术性含量很高的行业。家电坏了之后,绝大多数消费者无法判断是否需要更换零件。许多家电维修人员便跟消费者玩起了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的三十六计,把小毛病说成大毛病、没毛病说成有毛病,甚至在维修中故意折腾出毛病,更换不需要更换的零件,甚至偷换进口、原装、全新的配件,消费者只得乖乖付钱。

  从目前市场看,家电售后服务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委托,厂家委托商家的维修站对顾客提供该产品的售后服务。一些中小品牌企业大多采用这种方式;二是厂家投资建立售后服务站,直接向顾客提供售后服务。大品牌企业为了降低管理成本,也多委托特约维修站。

  但是,特约维修站都存在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短期行为多、服务意识弱等问题,而生产企业也很难对特约维修点的维修质量进行有效的跟踪和监督。因为,厂家、商家、维修网点之间并不是上下级关系,更多的是互利合作的上下游关系,互相的约束只是一纸合同。事实上,很多商家对维修点的监督大多流于形式;由于受监督成本限制,厂家也无法完整地掌握每一次售后服务的全部细节,从而产生监管漏洞。

  面对目前链条上的体制性缺陷,消费者基本无能为力。应对数不胜数的“维修猫腻”,消费者只能从“源头”做起:首先在购买家电产品时一定要选择品牌信誉好、实力强、服务好的品牌;当家中的产品出现问题后,一定要找生产厂家正规授权的维修站维修,不要找街头小店修;维修时,一定要让维修人员在保修卡上做好详细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故障现象、更换的零配件名称、结论、排故时间等,以此来保证厂家履行“三包”规定。

  对于家电厂家来说,服务是

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建立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提供令消费者满意的服务,有利于维护企业声誉,是品牌之本。

  据有关数据,中国家电维修市场规模已高达100亿元,其前景十分诱人。家电维修摆脱附属的地位,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与家电生产商和经销商三足鼎立,已有了实现的可能。通过维修服务品牌的成长,推动我国维修服务市场朝着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健康发展已成为市场所需。

  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6,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