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解读第一财经日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3日 16:33 《今传媒》杂志

  文/本刊记者 张劼

  《第一财经日报》的创刊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及其全资公司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传媒业的一个重要事件,值得关注。作为最新锐的报纸,《第一财经日报》的公司化运作风格十分明显。

  2004年11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创刊,并在上海、北京、广东三地区同步上市。作为中国第一张跨地区、跨媒体的全国性财经日报,它的出炉打破了广电与报业两大系统之间的界限,完成了跨媒体财经资讯传播平台的初步搭建。

  《第一财经日报》的创刊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及其全资公司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传媒业的一个重要事件,值得关注。作为最新锐的报纸,《第一财经日报》的公司化运作风格十分明显。

  三千亿,引传媒英雄竟折腰

  在中国的产业结构中,传媒产业被视为第三产业,但这一产业属性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被社会所认可的。中国传媒产业化历程经历了许多坎坷曲折才逐渐形成如今的产业规模。多年来,如下事件构成了中国传媒产业化的一座座里程碑。一是在逐步深入的文化体制改革宏观背景下,中国传媒产业的大发展和大改革;二是2003年以来,一批报刊被关、停、并、转,直接促进了中国报刊业的结构调整和体制变革;三是2004年11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上市;四是2004年12月22日,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内地传媒公司香港上市第一只股票。

  《2004——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称,2004年中国传媒产业整体市场规模达3270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传媒产业未来会成为继房地产、石油石化等产业之后的又一投资热点,意味着我国传媒产业已逐渐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该蓝皮书的主编、清华大学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崔保国认为,传媒产业三方面有待提高,其中一项是公司化治理结构问题。尽管中国传媒业在向产业方向迈进,但整体水平较低,运营管理还处于粗放阶段,还需要进行公司化治理结构的改造,这也是关系中国传媒产业将来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崔保国预测,短期而言,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主题和特征是:2005年改制;2006年扩张竞争;2007年国际化。

  在以上大背景下,在其他媒体进行改制和走公司化道路的同时,各个纸媒体也纷纷而动。《兰州晨报》对外宣称,他们已经进行了改制;《中国保险报》和《上海英语学习报》则各自宣称自己是第一家整体改制的报纸。

  公司化,创传媒运作经典

  《第一财经日报》诞生于2004年底,以崔保国的预测,这是中国传媒业转型的重要时刻。该报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全资子公司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继打造“第一财经频道”、“第一财经频率”品牌之后,从电视、广播向报纸的拓展。其版面风格与美国《华尔街日报》相似,严谨、大气。

  投资方对外宣称:《第一财经日报》 “致力于全面建立中国财经日报的阅读标准”,要成为“中国报业史上一座里程碑式的报纸”,甚至提出要成为与《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相对应的百年大报。

  强龙地头蛇合作

  过去,《新京报》在中国报业首次突破区域壁垒,现在,《第一财经日报》问世同时突破了地域界限、媒体界限这两个壁垒,其着力之大可见一斑。它的创刊被认为是中国传媒业历史性的又一大步。《第一财经日报》被认为是真正的强强联手。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社在中国传媒业南北三足鼎立,三方的年广告收入总额在40亿元以上,这使《第一财经日报》母体实力成为中国传媒业最强者。尽管合作有合作的风险,但合作可以使外来者在异地获得类似在本土的区域优势,免得人生地不熟到处碰壁。俗话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与其强压,不如合作。强龙与地头蛇的合作可能是当下传媒业跨地域扩张的最佳模式选择。

  政策堡垒的突破

  喻国明说:“如果按照现有的发展逻辑划简单的延长线的话,我们就无法有效地实现中国传媒业的跨越式发展。”他认为,中国传媒产业扩张中的“权力嫁接”模式即将让位于“资本联姻”的模式,这应是一个大趋势。但是从当前和近期来看,中国传媒扩张的有效模式或过渡模式是,“权力嫁接”搭台,“资本联姻”唱戏的混合模式,而“权力嫁接”是第一位的决定性的因素,也就是说能够获得多少权力资源的支持,很大程度上决定传媒的发展空间和作为,这个实际也是传媒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显然,《第一财经日报》在这方面获得了很大的支持。

  完全公司化运作

  有研究者指出,《第一财经日报》完全是公司化运作,是传媒运作的经典。股东基本上是通过董事会进行决策,日常运营是由管理团队执行。《第一财经日报》的战略营销是稳扎稳打完全按照市场分阶段拓展,并且三方股东对报纸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第一财经日报》经营模式的这些变化,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合作的风险性。 公司化运作适应市场经济需求,也有利于媒体之间开展合作。公司化运作为“第一财经”公司及其母体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这一点,对《第一财经日报》很关键。 管理者的素质是决定传媒运做的核心要素,“第一财经”公司董事长黎瑞刚、董事总经理高韵斐、《第一财经日报》总编秦朔都是硕土以上学历,各自有着丰富的传媒运作经验,黎瑞刚、秦朔还曾出国学习,他们正当年且屡有建树。这一切保证了“第一财经”和《第一财经日报》的公司化运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