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新政下的外资变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 14:09 《中国投资》 | |||||||||
○本刊记者 陈蕾 从2002年以来就一路高歌猛进的外资钢铁企业进入中国的步伐,似乎一夜之间遇到了急刹车。 7月20日,酝酿了两年之久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正式出炉。此次新政的出台,在确
正是这样的一纸规定,在外资钢铁企业看来,是让他们急刹车的一个主要诱因。 观望 在过去一轮钢铁行业的资本扩张中,国有资本受限制较多,而外资则较畅通无阻,在专案审批、环保认证、招投标等多种环节上,外资因受限少,投入省、见效快,因此,投资热情很高。 近年来,包括新日铁、浦项等跨国钢铁企业,均以自主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尽管中国明确指出钢铁行业属于投资过热产业,将钢铁固定资产投资专案资本金比例由25%提高到40%,但外国钢铁企业的投资热情未因此减弱,投资力度反而逐渐加大。 然而《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明确规定,外商投资中国钢铁行业,原则上不允许控股。这一规定,不得不让这些外资钢铁企业重新思考在中国的战略,到底该何去何从。 根据这份文件,境外钢铁企业投资中国钢铁工业,须具有钢铁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其上年普通钢产量必须达到1000万吨以上,或高合金特殊钢产量达到100万吨,投资要结合国内现有钢铁企业的改造和搬迁实施,不布新点。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还要求,投资中国钢铁工业的境外非钢铁企业,必须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较高的公信度,须提供银行、会计事务所出具的验资和企业业绩证明。 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司长刘铁男对媒体表示,新颁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将对这个行业实行总量控制,鼓励企业间兼并重组,原则上不再建设新的钢铁企业,不再大幅度扩大生产能力。 正是这项规定打破了很多对中国钢铁行业虎视眈眈的境外大钢厂的美梦。今年上半年,米塔尔钢铁集团收购湖南华菱管线国有股一事出现变数:前者由协议中拟订的并列第一大股东身份退居次席,华菱管线原第一大股东华菱集团保持地位不变。 随后,在《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发布后,有消息指出,全球第二大钢铁集团阿塞洛原计划购买莱芜钢铁公司价值高达20亿元人民币的股份,但现在它正重新考虑此事,因为中国政府采取有关措施,禁止外国企业控股中国国内钢铁制造商。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阿塞洛集团总部位于卢森堡,该集团面临的问题将引发人们的担忧,即中国政府为钢铁行业绘制的新蓝图可能会妨碍新日铁、韩国浦项制铁等外国集团在中国的扩张企图。 “原则上不允许控股,仅从字面上来看,就留下了很大的回旋余地。实际上就我个人理解,钢铁新政的出台,传达的只是一个信号,即不允许外资控股中国钢铁企业。但同时又没有硬性规定不允许外资控股,这个模糊的界定,让外资现在处于观望态势当中。”一位外资钢铁企业的资深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钢铁新政刚刚出台,很多外资企业都处于观望当中,因此不愿公开外资企业的名份,担心外资钢铁企业接受记者的采访,对钢铁新政做出分析评价,而影响到在中国的投资策略。 “据我了解,所有在中国投资的钢铁企业都或多或少受到一定的影响,目前他们都在观望。因为会影响到他们在中国包括国际上其它国家的投资战略的改变。外资很困惑的是,不允许外资独立设立钢铁企业,而且也不允许他们控股。那么原先外资控股的企业该怎么办?当前阶段,外资钢铁企业正在思考的就是这些问题。” 这位资深人士向记者做出如上表述。 专门从事钢铁行业研究的北京梅塔科咨询公司总经理许中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钢铁产业政策刚刚出台,原则上不允许外资企业控股。受此影响,现在的外资企业开始持观望态度,在中国的投资脚步会放缓。但是从长远利益来讲,中国的钢铁企业对外资还是有足够的吸引力的。 一位长期从事钢铁行业的研究员向记者表示,外资进入中国的目的就是希望控股或独立设厂,现在这条路在政策方面给堵死了,外资处于观望也是情理之中的。他们就是在静观是否还会有后续的政策出台。 布局不会停止 银河证券钢铁研究员田书华在接受记者时表示:“无论是政府对外资投资中国市场的态度,还是此次《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规定,都不能说明中国的钢铁业不欢迎境外资本。中国钢铁生产还将持续高速增长, 对于外资企业还是有足够的吸引力的。尽管钢铁产业政策的出台,原则上不允许外资企业控股。但是对于外资企业是不会改变在中国的投资策略的。有政策的出台就说明钢铁在我国的重要性。所以钢铁行业绝对对于外资企业是有利润可图的。这对于外资投资钢铁行业仍然有机会”。 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重点钢铁企业(纳入钢协统计的68户)实现利润492.33亿元,同比增长27.18%,其中盈利最多的前10户企业合计实现利润335.82亿元,占总额的68.21%。其中宝钢、鞍钢、武钢实现利润最多,分别为136.78亿元、70.18亿元、42.56亿元,三户合计249.52亿元,占总额的50.68%,说明行业利润正在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上述研究员对记者说,中国的市场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对外资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正是由于中国钢铁市场的发展很快,世界钢铁巨头纷纷进驻中国,原本想分得更多利润的外资钢铁巨头,面对新的钢铁新政必须要考虑的就是该怎么布局。 或许,这对外资的进入不会构成致命的伤害。 中国冶金规划院副院长李新创认为,不管内外资,产业升级都要依托原有企业的基础,中国市场大,能源资源基础相对有优势,这种条件下,给进入的外资附加条件是合情合理的。其实,《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给外资的进入留有相当的空间,李新创指出,在技术创新原则下,鼓励外资“入股”技术换取股权。 不论是控制产量,还是要求产业集中,提升核心竞争力最有力的武器之一是产业技术。总体上,我国钢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现状堪忧:全行业用于技术研究上的投资不到年销售额的2%,在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划中根本找不到“研发”一词。 根据标准普尔的预计,中国国内一些规模较大的生产商,如宝钢、鞍钢、武钢、首钢等企业都在进行设施的升级换代,并开始着重生产高度专业化规格的产品。随着七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颁布,中国许多小规模的钢铁企业可能难以维持竞争力,尤其是政府取消一些退税等支持机制,影响将更严重。中国钢铁业势必出现整合,但预料过程会十分缓慢。钢铁产业变化中的竞争格局将可能吸引更多外资流入,国内的钢铁企业可能会尝试通过与国外制造商建立合资企业,以达到技术转移的目的。 步伐 从去年的宏观调控到今年钢铁价格的下跌,这些无争的事实都没有将外资进入中国的步伐彻底挡在门外。而种种迹象表明,进入中国钢铁高端市场的外资们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全线进军。 2004年3月1日,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与武钢、马钢、沙钢、唐钢等四家钢铁企业合资设立乌伊拉拉公司; 2004年4月,全球最大的彩涂钢板生产企业之一的博思格落户苏州工业园,总投资约合18亿元人民币; 2004年6月,德国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与鞍钢集团共同投资1.8亿美元建设的年产40万吨热镀锌板项目开业; 2004年8月,世界三大钢铁巨头宝钢股份、新日铁和阿赛洛在中国上海合资设立高等级汽车板公司,投资总额为65亿元人民币; 2005年4月,德国蒂森克虏伯汽车股份公司投资1500万欧元兴建的蒂森克虏伯发动机(大连)有限公司在大连开发区奠基。 4月22日,全球最大的彩涂钢板生产企业之一——澳大利亚博思格钢铁落户苏州工业园,总投资2.8亿澳元(约合18亿元人民币)建立一条金属镀层与彩涂钢板生产线,预计2006年完工。这是该公司上市以来在亚洲地区最大的一项投资。 除了直接投资建厂,钢铁巨头还在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同一天,全球铁矿石巨头哈默斯利公司已与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签订一项为期10年的协议,将每年向宝钢供应最多为700万吨的铁矿石。而世界一流的电炉炼钢设备制造商之一—意大利得兴公司副总裁帝·卡佩尼亚在韶钢参加电弧炉国际学术研讨会时透露,该公司在亚洲的制造基地选定天津塘沽,目前正与天津有关部门进行前期工作的洽谈。 上述研究员表示,任何资本都是逐利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就是希望能有更多赚取利润的空间和机会。眼下,这个空间受市场的变动和政策的影响,和原先的顺畅相比多了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但外资并未彻底放下这个市场。仅就中国而言,内需还有很大的空间,这个机会对外资也会有足够的吸引力。外资,不会轻言放弃中国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