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不是锤子 就是钉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5日 14:48 《商务周刊》杂志

  □文 缥缈

  8月16日,上市企业*ST亚星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决定罢免顾雏军的董事长职务。至此,顾雏军在广东科龙、美菱电器等三家海内外上市公司担任的董事长职务均遭罢免。事实上,自顾雏军对于科龙公开表示“绝望”以来,科龙不断引发舆论关注。而我想说的是,在科龙这一并非企业层次的企业事件之中,现在没有赢家。这一结果,是典型的“多输”局
面。

  德国作家拉斯别,曾经写过一个有名的“段子”,描写他的“皮袍发疯了”:它在衣柜中疯狂地攻击其他衣服,把它们咬得一条一条的,然后猛扑它的主人——拉斯别以他的皮袍泛指一切谎言,因为所有谎言自它们诞生到成熟再到死去,“抽一次疯”,“撒一回野”,是其无法逃脱的大结局。

  与很多人一样,我至今都想不明白:当顾雏军以胜利者的姿态踏进

科龙电器以后,“倒顾”之声从未间断,但此人是通过什么手段,在此后的三年之中先是年复一年地创造“科龙奇迹”,然后突然走向败亡?

  有人将科龙的现状归于“国企改革”,也有人认为这是顾氏赶上了“国退民进”的“最后晚餐”。但我始终认为,这些仍是表象,真正实质的问题在于,科龙只是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的一种极端化的过程。世间种种,哪怕它再荒唐,都有两个理由,其一是可以摆出来进行讨论的理由,其二则是真正的理由。

  在一些人的眼中,企业或者吞并他人,或者被他人所吞并,“不是锤子,就是钉子”,前者有多少残忍,后者就有多少疯狂,二者必居其一。于是,大量“令人发疯”的“理论皮袍”,就这样进入了我们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衣柜,而这只是“西风东渐”之后的末日辉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科龙一案的全部过程之中,决定顾氏存亡的不是因为业绩,而是因为狂悖——在科龙之争的背后,多半是些傲慢的、具备极高专业化水准的“技术官僚”,这也导致科龙的举止比较偏激,除了“无知无畏的狂妄”,就是“虚张声势的胡言”。

  在某种程度上,科龙好像是在和全世界叫板,看看谁更无赖,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当赌注被无限放大,科龙的内情,早已不是一句“成王败寇”那么简单。

  当然,与其初衷相反,当尘埃落定,一切都归于寂灭。

  据中国

证监会调查,“2002年以来,科龙公司及顾雏军本人已经存在采取虚增收入、少计费用等多种手段虚增利润,导致该公司所披露的财务报告与事实严重不符。”

  至此,无论“倒顾”还是“挺顾”的人,都坚持了他们的“功利主义”的主张,顾雏军就这样被双方“忽悠”了一个轮回,从天堂直落地狱。

  看来,对于企业改良,经济学家的黄金时代应该“过去”了。越来越多的人渐渐地认识到,经济学天然性地与“经济”脱节——正如1992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历来主张的那样,经济学只是经济学家们相互投掷的“一团泥巴”。在任何时候,只要经济学家出于另类动机而发表他们的学术见解,那么,经济学赖以安身立命的“经济”本身,就会发生动摇。

  如果说在科龙之前,理论与资本的脱节,还仅仅局限于某一区域,那么科龙之后,这一趋势已经渗透到相当高级的政府研究机构。

  我们现在经常可以看到,每到改革相对敏感的时刻,某些有明显利益背景的经济学人,都会准时在某处出现,他们从一个理论飞到下一个理论,以期领导舆论,进而影响决策层。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每一个利益集团为自己的利益游说,本不是什么坏事,但问题在于,在中国,貌似客观的游说客,其所代表的都是强势集团,这才是问题的核心,也是科龙与顾雏军,最终必然走向“我绝望了”的背景因素。

  说来也巧,正是由于科龙,多年以前人们所向往的产学研模式,如今已经深入到了经济学人的内心深处。科龙之前,这些内容还在暗处;科龙之后,已经无所遁形。有些人曾经将科龙称作中国企业改革的“标志”,代表了“中国企业改革的未来”,但事态的发展显然让这些人脸红。

  我必须要说的是,我对顾雏军并无成见,但是历史是记录在大众心里的历史。改革的烙印肯定有深有浅。对于中国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海内早有定论,这项改革,主要受到两类人的推进,一类人来自国有企业,官僚习气颇重;一类来自民营企业,有些“无法无天”。顾雏军处身两难之间,尽管深谙“锤”与“钉”之间的“潜规则”,仍然难逃覆灭的下场。

  我想起人们常常引用的一句名言,“才华与命运都是伤人的”。在这方面,也许谁都没有过错,这个故事的结局,很难令人信服并且接受,至少我现在的理解,就是如此。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科龙共找到相关网页约1,080,000篇。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