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撑起民族制造业的脊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5日 10:38 法制日报

  新华社记者 施勇峰 江时强

  2005年9月1日凌晨6时,三峡左岸电站最后一台机组———9号机组启动有水调试。这台国产化率达85%的70万千瓦特大水轮发电机组,开始了正式投产前的运行准备。从只能设计制造50万千瓦水电机组,到一跃而能全部国产化制造70万千瓦特大型水电机组,中国用五六年时间,跨越了与国外三十年的差距。

  作为民族复兴的标志性工程,三峡工程设计安装26台70万千瓦特大型机组。机组采购前,全世界投运的70万千瓦大型水轮机组只有21台。而在中国,没有一台装机,也无设计和制造能力,差距的鸿沟好像难以逾越。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对记者说,三峡机组是当今世界上容量最大、直径最大、重量最重的机组,其设计和制造难度之高,让世界著名的水轮发电机厂商也颇感棘手。如果仅靠自力更生,不仅代价很高,也难以追赶世界技术进步的潮流;如果大量依靠进口,又将增加工程成本,永远摆脱不了对国外的技术依赖。因此,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果断决策:三峡左岸电站机组实行国际采购,走“技贸结合、技术转让、联合设计、合作生产”之路,逐步实现三峡工程装备国产化。我国最具优势的哈尔滨电机有限责任公司(哈电)和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东电)被确定为技术受让方。

  1996年6月,中国三峡总公司对外宣布左岸电站一次采购14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水电设备采购项目一经公布,立刻吸引了全球眼光,10家跨国公司组成6个投标体竞争投标,形成激烈角逐。1997年秋,采购合同签字,阿尔斯通和ABB组成的供货集团中标8台,哈电参与合作制造;加拿大GE和德国伏依特、西门子(VGS)联合体中标6台,东电参与合作制造。国内两家企业分包额大于合同总价30%。

  三峡工程这块诱人的“大

蛋糕”,使中标的外商完全响应了技术转让的条件,同时承诺机组设计软件源程序一并转让。三峡总公司为此共支付费用1635万美元。按照协议,哈电共接受阿尔斯通的设计软件42个,涉及三峡机组设计制造的各项关键技术,包括商业软件和开发软件,近百人次派往国外学习。东电接受了VGS相似内容的开发软件、计算机硬件和商业软件,264人次接受了VGS的技术培训。依托三峡工程,两家企业成功走出了“技术转让———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三大步,这一做法业界称为“三峡模式”。

  2004年,三峡右岸电站12台70万千瓦机组招标采购,包括哈电、东电在内的4家有资格的制造商参与了投标。

  这是学生和老师的比试,是一次真正的国际竞争,它直接检验三峡左岸技术引进成果。同台竞技的结果,哈电和东电都顺利过关,某些技术环节上甚至优于外方,机组稳定性达到国际水准。

  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杨清认为,三峡机组国产化是国家对民族制造业强力扶持的结果,得益于群策群力,科学施工,以及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三峡奉献精神”。国内外专家普遍有“三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三峡机组投产这么快,全部机组将于2008年提前一年投产;二是没想到机组初期运行这么稳定,至今年9月1日三峡电厂已安全运行651天;三是没想到中国装备制造技术迅速提高,哈电、东电特大机组制造工艺已位列世界第一、第二。

  据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