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浅层地能:揭示源头节能新路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31日 17:24 工人日报企业周刊

  “我们根本就用不着担心用电会超限额,被拉闸停电。”8月25日下午,记者在位于北京杏石口路的恒有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采访时,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副主任桂江波自信地说道。

  今年夏天,北京供电紧张是人所众知的,不少从来没有被拉闸限电的单位,第一次尝到了在天气最热的时候电被断了的滋味:正常的生产被迫中断,习惯乘电梯的员工不得不冒
着酷暑攀爬楼梯。

  “据说今年冬天北京天然气供应还会紧张,而我们同样不用担心因供气不足而供暖不足。”这位两年前加盟恒有源公司的暖通专业硕士,毕业于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依然自信地说道。

  在北京这样的城市里,享受“冬暖夏凉”的舒适生活,得有充足的

能源供应为依托:电、煤或天然气。去年冬天,就因为供气不足,依靠天然气供暖的不少人只好在室内也穿上厚厚的冬衣。

  缺电和缺气都影响不到恒有源公司,并非这家公司来头太大,有关部门不敢以“停”治之,而是因为他们制冷和供热都采用了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

  源头恒有暖冷无忧

  “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是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浅层地能应用技术,它以地下水为介质换取土壤中的浅层地能。”恒有源公司副总经理汪继东介绍说,“它是为建筑物冬季供暖、夏季制冷、日常提供生活热水的‘三联供’的系统集成。”

  介绍公司情况之前,汪继东先给记者上了一堂有关浅层地热的科普课。他说,浅层地能是地球浅表层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所蕴藏的低温热能,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是太阳能的另一种存在形式,也是地热可再生能源家族中的新成员。

  专家测算,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地下400米内土壤中所蓄藏的浅层地能每年可提供40亿吨标准煤的热量,相当于2003年北京供暖能源1100万吨标准煤的364倍。较之深层地热,浅层地能分布广泛,储量巨大,再生迅速,开发利用价值大。

  “浅层地能是替代建筑物传统供暖或供冷能源的首选,但是它又有品位较低和难于收集的缺点。”汪继东说,“而我们发明的单井抽灌的核心技术,能够很好地利用浅层地能,将这种‘免费’的‘绿色’环保能源—浅层地能(热)‘搬’上地面,使建筑物能耗的50% 以上来自可再生能源,在这项技术上公司已经申报专利80多项。”

  据了解,自2000年开始,北京应用“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为一些建筑物提供三联供,结果表明,整个过程不仅实现了使用区域的“零”污染,直接改善使用区域的大气质量,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更节约了供暖(冷)用能的50%~75%。

  汪继东强调说,恒有源公司发明的技术使使用者实现了“源头恒有,暖冷无忧”的理想。

  政府示范完善技术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我们正在面临的两个巨大难题。为了求解,各路人马各方寻觅着,而恒有源走上这条道路则有其必然性。

  生产锅炉的北京四博连是恒有源的股东之一。几年前,为了配合申办奥运,北京开始大规模治理空气污染,燃煤锅炉市场日益走下坡路。为了寻找新的生机,有关人员想到了开发浅层地能。

  “上个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时,国外就已经有人开始开发利用了,不过,在我们看来,那些相对过时的技术,问题很多,主要是低品位能量的高效采集与稳定来源。于是,从1997年开始,我们着手开发浅层地能采集新技术,2000年底这一新技术就开始推广应用了。”参与了恒有源公司筹建工作的汪继东说,公司2000年12月成立,2001年销售收入就上亿,2003年的销售收入比2002年翻了一番。

  一般来说,一项新技术要让人接受起来是非常困难的,恒有源开发的新技术也一样,“当时我们实际工程应用面积仅有十多万平方米,规模都不大,就连一些行业内有影响的老专家也对其可行性表示怀疑。”回忆起当年推广技术的酸甜苦辣,汪继东的语气变得沉重起来,“好在得到了海淀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困难很快就过去了。”他话锋一转,向记者介绍了政府作为节能与环保第一责任人担起的重担:海淀区政府采用了市场推广与强制推广相结合的方式,出台文件规定在区政府西迁工程和区内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中批定使用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其它项目推荐使用。

  “政府的这种做法,在企业发展的初期意义特别巨大。”汪继东说,“政府项目率先使用,帮助企业在实践中完善和改进技术,提高形象。”

  除了冒险使用新技术以外,海淀区政府还决定,由区财政给予恒有源连续3年2亿元额度的全额贷款贴息。“支持可谓是不遗余力呀。”汪继东感慨道。

  就这样,一个新生儿健康成长起来了。4年多来,恒有源公司在北京共承接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工程300多万平米,合同金额近10亿元,在免税期内上缴各类税金约3000万元,企业自身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恒有源的工程最远到了新疆,最高到了西藏,最北到了黑龙江。汪继东自豪地说:“我们在蒙古国的项目目前正在施工,与美国、欧洲企业也达成了合作推广的意向。”

  政策不配套推广有困难

  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告诉我们,人类最理想的能源应是清洁、高效能源,应具有高的能源效率、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浅层地能应该算是一种理想能源了。在欧美发达国家,居民建筑使用浅层地能供暖的比例已经达到了30%~90%,而我国这一比例还不足1%。

  恒有源在推广自己的技术时在国内就已经感受到这种区别。“来自海外的建材连锁商百安居和大型购物超市欧尚进入北京时,非常认同我们的技术,一点都不犹豫地接受了。”桂江波说。

  “在我国,这是一个新兴行业,产业规模和市场规模都不大。”他还告诉记者说,至2004年底,浅层地能供暖(冷)系统在国内推广近1000万平方米,还不到全国集中供热面积的1%。

  其实,浅层地能供暖(冷)系统,能效比高,COP值(能力与耗电量的比值)约在4以上。比任何一种供暖(冷)方式的能效比都高,可以近似成倍地节约煤、油、气能源。其运行费用只相当于原来燃煤供暖的费用水平。使用该技术,可有效缓解供暖用煤和天然气的紧张局面,有效平衡用电的峰谷差,改善空气质量并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另外,采用这种技术还不用大规模铺设管网。

  照理说,有这样一些好处,

开发商应该趋之若鹜才是。“由于政策不配套,开发商并没有使用的积极性。”汪继东说。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政府建城市热力管网每平米要投400元,天然气则要投340元,而征收城市建设四源费时只收100元~200元,其中,热力部分只收取25元~50元,显然,政府有暗补,财政掏了大头。于是,许多用户倾向于选择政府已经买过单的城市热力和天然气。

  “采用我们的系统,费用几乎都由用户自己掏”,汪继东说,“如果不考虑接口费,不考虑政府补贴,仅考虑供暖,我们的系统投入确实高一点。可如果用户还要另装空调的话,采用我们的系统则更便宜,因为,我们一套系统提供了供暖、制冷、生活热水。”

  对此,商业用户是有积极性的,汪继东介绍,可开发大量工建项目的

房地产商则没有采用的积极性,因为受我国普遍的生活条件所限,许多项目只考虑供暖,不考虑提供制冷,更不考虑提供热水,“系统提供了,则增加了他的投资”。

  “使用我们的技术可以大幅度节省政府在基础设施投入和运行补贴方面的支出,最大受益者是政府,”汪继东说,“为此,政府应当将这笔资金重新分配,从中拿出一部分来补贴浅层地能技术的用户,并给予项目用户优惠电价。”

  北京市政府的支持力度比较大。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发改委已经将丰台区100万平方米燃煤锅炉改造工程作为整体推广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的试点工程,财政拨款5100万元作为专项支持资金。

  在发达国家,建筑能耗占了全社会总能耗的35%,在北京,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30%,其中,供暖制冷占了大部分,“如果这部分能源的四分之三利用浅层地能,那么,社会总能耗中10%以上可来自可再生能源,目前,我国水电总量只占全国总能量的7%,可以预见的将来,浅层地能用好后,其意义可能超过水电。”汪继东说。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