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外而内:内衣企业能否突围尚未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31日 17:22 工人日报企业周刊 | |||||||||
“内衣的消费量很大,其产业规模达1000亿,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行业。”8月18日,在“2005中国内衣文化节暨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年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会长李建华谈及内衣行业时这样说。 内衣素有“人类第二层肌肤”之称,属于生活必须用品。“这是个不断扩大的市场,在国内,年增长速度达到15%~20%。”8月22日,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秘书长彭桂福接受记者
已成规模的内衣企业并不多 “我的内衣几乎都是在打折的时候买的,平时买要花几百块钱,现在100元之内拿下,感觉比较值。”8月20日下午,北京中友百货商场,正在一个颇有名气的内衣品牌的花车前选购的张虹女士告诉记者。 老百姓过日子从来都是精打细算的,所以,这样的场面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了:平时冷清的内衣柜台,只要有打折活动,尤其打折幅度比较大的时候,抢购的人群几乎就要挤爆柜台,而这样的场景每年都会出现几次。 “我最关心的是价格,不会考虑买的是哪家企业生产的,因为,数得出来的这几个牌子的产品质量都差不过,样子也大同小异。”一位正在挑选内衣的王女士告诉记者。 这是一个让生产厂商伤心的事实,而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内衣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尽管内衣市场规模巨大,但也是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并不是每个参与者都有生存机会的。”彭桂福说,“我们不赞成企业之间进行价格战,尤其是那些价格降了,产品品质也下降了的价格战,糊弄消费者,最终将被消费者抛弃,而受损不仅是该企业而是整个行业。” 服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准入门槛比较低,资金介入也较容易,所以大到上市公司、服装集团,小到只有几台缝纫机的家庭作坊,都能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于是,生产企业堪称“海量”,其中的内衣行业也不例外。有统计数据说,全国有内衣企业5000多家,而彭桂福则认为,目前并没有针对内衣企业的准确的统计数据,而且他还非常肯定地告诉记者,已经成规模的内衣企业并不多。 向外的眼光转向内冲击多大还未知 尽管中美之间就纺织品贸易问题还没有达成最后的协议,但是,内衣行业的“设限”早就水落石出:美国对中国内衣进口增长仅限7.5%,生产企业对此的一个相同的反应就是,“设限”对企业影响很大,配额时代,出口成本、数量等企业均可事前预知,“设限”则使企业无法确切控制这些因素,增大了企业出口风险。 面对“设限”,已有企业表示除进一步提高内衣生产的技术含量外,眼睛也应向内看,开始内销。业界一致的认识是,这势必会加大国内内衣市场的竞争。仅以深圳为例,该市内衣企业年产值约55亿元,约占全国内衣产值10%,而其中为欧美顶级品牌内衣贴牌加工、产品全部出口的企业的产值约占深圳内衣产值的70%。 这样的产能投入国内市场,不可避免的冲击似乎是显而易见的。 “企业重视国内市场是对的,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国际市场上。” 彭桂福说,“但是将给一直‘眼光向内’的企业带来多大的冲击还不好说,因为,对为国际市场贴牌生产的企业而言,国内市场是崭新的,开拓也有一个过程。” “设限”没有给内销型品牌企业带来直接影响,但有依托国内市场成长的企业表示,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告诉他们,面对新的贸易形势,必须以新思维开拓国际市场,海外策略一定要注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止于简单加工是不够的。 不可否认,内资的内衣品牌与国际品牌相比,好比幼儿与大学生的差距,但是,内资品牌企业也不应放弃设计、技术等高附加值环节。有一家一开始就立志做自己的品牌的内衣企业的老总表示,虽然近四五年国内市场倒掉的内资品牌企业不下三五十家,但坚持下来的都尝到了高增长的甜头。6年前该品牌的销售量仅有500万,近几年年平均增长率超过80%。“这个过程给了我们成长的机会,这个市场也给我们走出去提供了最稳固的后方。”这位老总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