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平抑高油价根本在于分拆大型油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 15:51 时代人物周报

  安邦集团首席分析师 陈功

  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是一套脱离实际的能源战略,强调通过自力更生解决能源问题,尤其是石油需求。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中国长期以来在解决石油供应问题上的准备严重不足,不但没有石油战略储备,而且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获取国际石油资源的战略方针。基本而言,中国实际是在仓促之间、被迫走上国际石油政治舞台的。

  近年来,为了解决石油资源问题,中国以两大石油巨头为主力,纷纷在中东、非洲、缅甸、俄罗斯,甚至美洲市场上到处出击,力图收购或控制一部分石油资产,以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收购石油资产的活动远非是一帆风顺的。一个著名的例子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2002年在试图收购俄罗斯斯拉夫石油公司的股权行动中遭到惨败。俄罗斯中国问题专家鲁金曾就此评价说,“中国公司在那场行动中遭到了侮辱性的待遇”。而近期最有震撼力的事件就是中海油试图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的事件,此事最后以中海油的理智抽身而宣告结束,但收购价码也高达近200亿美元。所有这些收购世界石油资产的活动,一方面充分反映了中国对世界石油资源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在全球为收购石油资产所愿意付出的代价是惊人的。

  统计表明,中石油在苏丹的采油历时已近10年,截至2003年底,投入的资金已经达到了约27亿美元。而计划中的、也是备受争议的从俄罗斯到中国大庆的石油输送管线的投资规模是25亿美元(编者注:8月22日,中石油宣布出价41.8亿竞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

  一个问题是:所有这些巨额投资,对中国的

能源消费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国内成品油价格是对消费和生产层面产生影响的主导价格,由于对昂贵的石油资产的收购,预计这个价格将还会继续上涨,而最终社会、经济的承受极限在哪里?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一般的估计是以93号汽油的价格作为参照,当其售价超过每升5元的价位时,会对

中国经济造成明显的影响和冲击。

  不过,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在未来可能出现适度的收缩,石油需求可能出现某种程度的放缓,而社会各类低成本资金也可能因政策的放宽而相继流入开发领域,因此预计价格的上涨最终会在人民币4至6元的区间稳定下来,也就是在极为接近极限拐点的附近稳定下来。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并非是因没有成品油价格上涨的冲动,而是因为突破这一价格区间之后,将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重大伤害,甚至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因此,政策干预、财政补贴以及优惠金融资本必然会适时介入,可能阻止油品价格的进一步非理性上涨。

  从目前情况看,作为中国国有企业的典型代表的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巨头,其总体运营尚佳,因此还不至于因垄断问题招致重组、解体的命运。但我们判断,由于中国经济有可能进入紧缩状态,在社会对高油价的承受力下降之后,就有可能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届时,对中国石化行业进行全面重组不是没有可能的。

  比较理想而适当的解决方法是将石化产业按照

供应链进行分解,拆分出整个销售市场,在全面放开销售市场的经营权、进出口权和储备权的基础上,应禁止中石油、中石化,甚至中海油进入销售市场,以此避免出现可能的人为价格操纵。而这一重组方案的重点,应该是造成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博弈,并通过这种博弈使得成品油的价格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在政策方面,这一方案的好处也是明显的。它可以使得政府的政策优惠和补贴放在明处,体现在成品油的销售环节,让普通消费者得利。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4,4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