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中国隐现新寡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 11:21 《董事会》

  文/董平

  对于国人来说,垄断是再熟悉不过的词汇了,与我们的生活最息息相关的行业几乎都充斥着垄断,比如通信,比如电力,比如铁路、航空运输,不胜枚举。事实上,经济上的垄断权力已经渗透到国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寡头又总是与垄断相伴而生,形成所谓的寡头垄断,即某一行业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少数几家大企业所垄
断,最为典型也是最为公众责难的就是通信领域。寡头垄断的市场形态,对

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因而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

  在经济学语境当中,寡头垄断市场形态的出现主要归因于两点:一是缘于市场竞争的垄断,即企业通过自身的竞争优势所获取的市场垄断,比如微软对操作系统软件市场的垄断;二是缘于政府法定的行政垄断,即政府通过法律法规赋予行业中的某个企业以垄断权力,同时对其进行一定的管制,以改善效率。行政垄断的市场形态主要出现在一些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行业当中,比如供水、管道煤气等。

  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通过市场竞争获取垄断地位,对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是有利的。但当少数企业具有垄断权力之后,就会形成一种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从而会利用垄断权力来限制竞争。因为在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中,企业的数量很少,比较容易形成联盟或者达成某种默契,来对市场进行有效的操纵,从而给消费者利益带来损害。当然,寡头企业之间也可能存在激烈的竞争,占主导地位的企业通过掠夺性的定价来消灭竞争对手或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以最终实现对市场的完全垄断。但一般来说,在寡头市场中,企业的合作动机要强于竞争动机,所以市场价格表现得相对比较稳定,尤其是在寡头企业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更为明显。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是完全的中央计划经济,从行业进入到产量、价格的制定,都是由政府垄断,各企业之间不存在竞争,从而形成了一种行政权力主导下的部门垄断。1979年之后,政府开始逐步放松对企业的管制,大部分行业出现了竞争的局面。1994年,中国政府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总目标,市场化导向成为经济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旨趣。但从近两三年中央企业的一系列重组行为,我们似乎看到,以竞争为导向的市场化趋势正在发生微妙的逆转。国家政策更倾向于扶持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获得并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在某些行业形成几家国有企业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这样的一种趋势是好是坏目前还很难下定论,但寡头垄断的市场形态必然会导致国民财富进一步向寡头企业集中。

  近几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减少,集中度却在不断提高,利润总额也在节节上升。在1998年至2003年的5年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数量从23.8万户减少到15万户,而所实现的利润则从529亿元增加到3784亿元。2004年这一数字又进一步增加到5311.9亿元,比2003年增加了42.5%。这一年全国工业实现利润最多的五大行业分别是石油开采1777.3亿元、钢铁1038.9亿元、化工856.3亿元、电子通信821.9亿元、交通运输设备771.9亿元,占整个工业利润的46.4%。如果我们再仔细分析一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利润构成就更让人吃惊。2004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宝钢集团、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7家上市公司所实现的利润占到中央企业总利润的78%。众所周知的是,通信、

能源、电力和交通等行业是国有企业垄断程度最高的行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的高增长无疑是行业高度垄断的结果。

  我们一般假设,政府追求的目标是国民经济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我们也就姑且乐观地认为,隶属于行政权力的国有企业,其所获得的垄断利润会被最终用于满足公共利益。但目前在某些行业出现的寡头垄断现象却令人们产生了某些疑虑。具有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在积极引入海内外战略投资者的同时,也在改变其国家作为单一股东的形态,多元化的股权改造并最终实现公开上市,就会自然引出一个问题:寡头垄断企业在国有独资的情况下可能更具准政府性质,这也决定了其所追求的目标必然是多元化的社会福利目标,而不仅仅是利润的最大化;但外部资本的进入,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寡头垄断企业目标的转变,追求垄断利润的强烈动机势必导致企业垄断地位的进一步强化。如果不改变寡头垄断的市场形态,而却大步推动资本权力取代行政权力,那么对中国的整体经济来说可能是一场灾难。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423,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