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默沙东公司生产的关节炎镇痛药“万络”可能导致全球6万人死亡,这家世界著名药厂正面临诉讼浪潮,而“万络”事件也再次提醒人们对层出不穷的“制药业危机”进行审视。
据悉,目前在美国已有4200多起涉及“万络”的诉讼案。而上周,美国得克萨斯一家法院判决,默沙东制药应该对2001年一名美国人的死负有责任,因为这名患者是在服用了
“万络”之后致死的,因此判决默沙东付给死者遗孀2.53亿美元的赔偿。据专家估计,默沙东公司最终可能为这些诉讼付出高达500亿美元的赔偿。
作为阿司匹林等止痛药的替代药品,“万络”1998年开始被推向市场,2001年进入中国市场,为制药公司赢取了丰厚的利润。2004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发布报告称,“万络”具有引发心脏病的副作用,迫于压力,默沙东曾于2004年9月决定在全球停止销售此药,但它仍极力否认该公司有任何过错。迄今为止,全球已有超过2000多万人服用了这种药物。
也许就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我们尚无法研制出某类完全没有副作用的药物,但究竟是何种力量在不断制造药业危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制药公司为了保留获利丰厚的药物而置有害的副作用于不顾。得克萨斯法院的文件显示,早在1998年,默沙东公司的管理人员就已经了解,“万络”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公司曾考虑是否在该药的标签上就其潜在的心脏病风险提出更多警告,以继续销售这种药物,但后来这些关于副作用的信息却都被压制下来。而这样的事件在制药业可谓层出不穷,据《纽约时报》披露,1998年强生公司的西沙必利事件,与目前引起争议的止痛药事件便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样,辉瑞公司也没有发表关于希乐葆可能导致心脏病的一份早期研究报告……
除了制药公司追求利润的考虑,美国媒体认为,此类事件的层出不穷,也反映出了药品管理制度的不利。批评者说,药品管理机构对新药上市审批过于轻易,而且药品上市后,也未能再对制药公司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据悉,尽管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有权宣布说明书存在错误并要求将药品撤出市场。但在过去的30年里,有关机构只动用过一次这样的权力,更多的时候,在发生了问题后,该机构往往会与制药公司就修改说明书的内容进行秘而不宣的磋商。而显然,正如《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所言,“如果不断有人从悬崖上跌下去,你就不能只立起更多的告示牌,你应该立一道栏杆。”
本报记者 杨立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