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每日经济新闻:慈善事业应社会化专业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9日 03:35 每日经济新闻

  据报道,民政部批号“001”的首个国家级私立基金会———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日前在深圳成立。该基金会是由去年

福布斯》慈善榜排名第三的香江集团老总翟美卿个人出资5000万元设立的。按照设想,基金会最终将达到10亿元的规模。

  “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民间慈善制度化的开始,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体系中,慈善被称作“第三次分配”。第一次分配因为是通过市场而实现的,所以讲效率;第二次分配因为是通过政府调节而进行的,所以讲公平;第三次分配则是出于自愿,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赠出去,所以讲爱心。如果说,第二次分配是第一次分配的补充,即政府弥补市场之不足,那么第三次分配则是第二次分配的补充,即民间捐赠弥补政府之不足。政府的财力毕竟有限,因此在当今社会,基于民间自愿捐赠实现财富的第三次分配,作用将愈发明显。

  相比国外富豪对慈善事业的一掷千金,我们的富豪似乎吝啬了点。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中国慈善机构获得捐助总额约50亿元人民币,仅相当于当年GDP的0.05%,而美国同类数字为2.17%,英国为0.88%。另外,中国的慈善事业很大程度上依赖海外捐赠:在中华慈善总会的捐赠物资中,近80%来自海外。这也是中国富豪屡受社会指责的主要原因。

  但完全把板子打在富豪身上有失公允。要发挥民间慈善对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作用,需要制度加以配合,以鼓励他们的慈善行为。以税收为例,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虽然明确了税收优惠原则,但优惠的幅度还不足以激励富豪们慷慨解囊。目前,我国只有中华慈善总会与中国红十字会等7家慈善机构是捐赠全额免税的慈善组织。也就是说,只有极少数慈善机构获得了政府的特别许可,有权开出得到政府

财政部门认可的捐赠证明。因此捐赠者的选择范围非常狭小,也使得慈善事业无法变成真正广泛的社会活动,也无法吸引更多的具有公益精神的人士进入慈善领域,导致社会慈善组织难以发育成熟,不能实现专业化。

  所以,要鼓励富豪和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一些对私人捐资的基金会的不必要限制,并为其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单纯的捐款相比,私人慈善基金是以组织化专业化的形态出现,一边捐赠钱物,一边通过投资让基金增值,最终达到良性循环的目标。换言之,私人慈善基金是以“投资”的办法来建设慈善事业的长效机制。比如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按照章程,用于慈善事业的资金来源于5000万元本金的增值部分,每年的底线是8%,这意味着基金会每年必须捐出不少于400万元的资金。为此,它就必须建立一套制度,以实现基金能够公开、透明运作,投资能够得到稳健回报的最终诉求。这比传统的富豪们将钱物发散到全社会或者他们感兴趣的某些社会领域的做法,要规范和有保障得多。

  首个国家级私立基金会的建立,对慈善事业而言是一种进步。期待着这种制度创举能够激励我国的富豪投身于社会慈善事业,期待着在它的榜样作用下,有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成千上万个私人慈善基金会的出现。

  作者:邓聿文

  爱问(iAsk.com)
  慈善 相关网页约4,37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