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循环经济看济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 09:25 法制日报

  本报记者 袁成本

  一家

钢铁企业,做大不易,做美更难;而一家大跃进时代建设的老厂,要做大做美,就难上加难。山东省就有这么一家做得又大又美的国家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它就是省内赫赫有名的循环经济代表———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

  盛夏8月,记者走进济钢。十里钢城山青水碧,厂区鲜花锦簇,绿草如茵,“生态渔场”畅游着各种颜色的热带鱼……退回不到十年,济钢还是省城的污染大户,人称压在济南头上的一座“大山”。一位老钢铁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厂区里烟囱林立,粉尘弥漫,异味刺鼻,废渣堆积如山,连远在十几里之外的山东大学都深受其害……

  济钢集团党委副书记谭庆华同志告诉记者,过去最令人头痛的就是废渣,不仅要花巨额的运费,还要支付天文数字般的场地费。后来,他们把高炉的水渣和炼钢的钢渣铺路,或生产压型砖,废渣总算有了点出路,但转化量有限。而现在,高炉水渣用于生产矿棉、矿渣微粉、无熟料水泥、微晶玻璃、新型墙体材料。去年,他们与新加坡某公司合作,兴办了一条现代化矿渣微粉生产线,年产微粉60吨、水泥30万吨。曾经是祸害生态环境的废物,成为创造财富的新源头,其附加值今非昔比。

  济钢排放的废水,曾污染了济南东,如今它们也变成了资源———通过处理厂将污水变成中水,不断循环使用。像“生态渔场”的热带鱼,就是用带有余热的中水养殖的,一年四季可以“调温”。16个养鱼池一字排开,五颜六色的鱼令人目不暇接。去年,济钢产钢687吨,比10年前增加了3倍还多,其耗水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280万吨!济钢的吨钢消耗新水量,由10年前的21.4吨下降到不足5吨。

  在用水高峰年,济钢18口自备井同时启用,仍然“渴”得要命,于是,大量开采地下水,成为济南“保泉”的一大祸患。而随着钢产量的连年增加,济钢的自备井却在陆续地关闭,到2001年关闭了12口;至去年,最后一口工业用水井也退出“历史舞台”。济钢的吨钢综合污水排放,由10年前的14.9吨下降到1.7吨,而在焦化、烧结、炼钢等主要工序,外排废水基本为“零”!在过去,焦化可是“水老虎”,不仅耗水量巨大,而且严重污染环境,现在他们采用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法熄焦”装置,不仅不用水,反而可收回红焦热能发电。

  在济钢,所有的“废物”几乎都派上了用场,“成为下一道工序的原料”。

  在烧结厂90立方米的烧结机前,巨大的金属罩和粗大的圆形管道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谭庆华副书记介绍,这是济钢人研发的一项新工艺,名为“热风烧结”技术———将烧结过程冷却至200摄氏度的废气,通过这个管道重新引回,用来预热烧结料底部,既回收了热能,又提高了烧结效果,还避免了环境污染,真是一举三得。目前,济钢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成为省级清洁文明工厂,“热风烧结”功不可没。

  像这样的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济钢人共进行了一百二十多项,其中90多项为自主开发,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通过钢渣尘泥、煤气、工业废水、余热蒸气的“闭路循环”,济钢基本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尤其令人欣喜的是,济钢“三废”开发,每年创造五千多万元的直接效益!从1995年到2004年,济钢吨钢能耗下降4成以上,

节约标准煤1300万吨,仅此一项,价值90亿元以上!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