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伟(融勤国际中国区总裁)
在未来几年里,科技将继续以超摩尔定律的速度向前发展。因此就未来前景或可能性来做预测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不过,我认为以下五种类型的企业在未来会有更大的潜力和发展:
生物制药、保健及食品技术将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通信与信息技术将改变整个社会的沟通模式,减少成本并且扩大效率;商务新科技与办公自动化将改变传统的工作和运营模式;智能家居将改变人类的生活模式;能源创新技术和环保科技将改变人类对于能源的过分依赖并且增强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
李志强(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在技术的发展方向上,应该特别注意用信息化带动传统工业的指导思想,把IT技术和诸如汽车电子、医疗电子、娱乐电子等相结合,形成交叉的学科范围,形成这样的突破点和利润增长点,这才是IT企业的出路,也是IT产品的出路。
张醒生(盛禹铭集团董事长)
中国的未来将拥有世界最多的屏幕:全球最大的电视机市场、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最大的手机市场。在此情形下,信息技术的融合、网络游戏以及互联网事业的高速发展,一定会催生出在屏幕领域占据世界领先位置的公司。
王维(清科创投海外上市资深顾问)
2005年将在NASDAQ上市的企业中,将有一半的公司来自互联网领域。同时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今年上半年一共有19家的互联网公司获得VC投资,这个数量比去年一年的投资量还多。考虑到未来投资人的退出以及业内出现的大规模的并购潮流等问题,互联网的热潮应该还是会持续到2006年。
从VC近期所关注的一些热点行业来看,通讯(主要是有线业务的无线应用)、IT解决方案、互联网、芯片设计、新媒体等行业应该是能够继续保持持续增长的行业。
在海外上市的科技企业中,那些业绩很好、发展快速的高科技公司为了保持领先地位以及业绩的增长,未来将以并购扩张的策略为主。并购的目的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进入那些有一定壁垒的业务;二是继续拓展其渠道资源扩充客户量;三是加强现有业务线的实力。
方兴东(博客网董事长)
明年的科技领军企业中一定还会有互联网的身影,2.0时代会有更多的互联网奇迹诞生。
吕伟钢(IT资深评论家)
互联网企业实现每年20%的增长还是很容易的,每年以50%~100%的速度增长的企业也将会大量出现。目前互联网企业中有几家后劲乏力,但更多的企业仍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也还会有更多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
李新科(游戏学院院长)
游戏产业前景光明,网络游戏仍然会保持较高增长率,手机游戏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休闲益智类游戏有望成为游戏中的主流。
姜海(北京闪客互动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
互联网业需要“一根筋”做事的人,做的专业、细致的网站会很有前途。互联网经历了浮躁期,已经“定性”了,但仍要向传统产业学习,用传统产业的眼光去经营它。
我个人认为,专业的影视娱乐网站会很有发展。
方略
高群耀(Autodesk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
中国科技企业应该尽快走出“中国制造”,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中国在低成本产能上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虽然这在有效地缓解三农问题和不断推拉中国工业增长,但是中国自然资源也在被大量和高速预支,中国制造业的轨道和速率被日益深重地锁在“增收不增利”的非良性世界贸易循环中。这一切,都在挑战中国制造业可持续高速发展的前途。
因此,中国制造业的“突围”,有必要充分及时地启用工程技术人才和理工师生这一大片中国雄厚的智力资源,他们不一定在原有的低成本制造模式中寻觅出路,而可能在另一片相对独立的创意设计产业高地中崛起;同时,这也是在迎合全球资本正从亚洲智力资源中大规模“淘金”的新一轮外包浪潮。
在饱尝制造业“微笑曲线”底端的“甘苦”后,中国向全球产业链供给设计成果的附加值,要比拼抢世界品牌和全球营销网络容易的多,这就是今天中国制造业沿“微笑曲线”左面突围的比较优势。中国在不放弃中国“海量”劳动力优势的基础上,必须迅速增长全球产业中的中国“智造”价值。
张维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
中国科技企业要想与世界级的竞争对手抗衡,就必须保证是最优秀的人在做这样的企业。而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的中国科技企业一定要视野远大,并乐于在研发方面积极投入。
谢文(和讯网CEO)
能够真正代表中国的科技企业应该是具有核心竞争力(在技术、产品、商业模式上有体现)、有好的和国际接轨的体制(严格的董事会、优秀的团队、成熟的管理经验、期权等激励机制)、优秀的企业文化、正确的定位与方向的公司。
毛一丁(瑞星公司副总裁)
中国科技企业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而掌握核心技术并具备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会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显露出自己的实力,并赢得一席之地。
孔翰宁(SAP董事会主席兼CEO)
中国的科技企业目前在硬件领域发展得比较好,接下来需要在商业软件领域进一步探索。中国企业需要更多地了解国外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经营方式,必须对国际商业操作流程和规范有经验,这样才有助于它们在国际商业舞台上的发展。
庞亚辉(上海卓跃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
中国科技企业发展存在的核心问题一是品牌、二是技术、三是人才。即如何塑造有竞争力的品牌,以品牌提升消费者的认可度,获得附加价值,而不是依存于价格的竞争;如何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以技术水平的提升强化企业和产品自身的竞争力,为品牌注入内涵,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如何培育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运筹能力的、具有梯队效应的企业经营人才队伍,否则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感觉到力不从心,无力应对。
宓文欢(IBM全球服务中国公司服务实施经理)
5年或10年前的领军企业和今天的领军企业有不小的变化。这是因为,中国科技企业的内功相对较弱,企业本身的长远战略尚不成熟,有的甚至定位错误。科技企业的领导人更多的在看如何赚钱,赚现钱,而较少把精力放在使企业基业长青上。
而要展望未来的话,我认为有杰出创新成果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必将在榜单上绽放光彩。有一次创新成果并不容易,如果那是一次伟大的创新则更不容易,如果在它的基础上还能发扬光大,创造出对企业甚至对社会、对人类都有持久贡献的成果就更不容易。一旦有哪家科技企业追求并做到了的话,它无疑是该行业的领头羊。
周庚申(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公司总裁)
未来,科技企业首先要在技术上有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缩短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才有机会由下游提升到上游;其次,要有品牌创新能力,除了做代工,能把自有品牌做起来,也对企业发展是一个大考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人才的培养。我们有很多好的人才,怎样帮他们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是提升企业竞争力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刘家雍(趋势科技全球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
在Internet的架构成熟后,我认为未来多数的产业都会走向服务化。软件产品的传递介质,将很容易被网络所取代,而软件的价值也将更快速促使“软件即服务”时代的发展成形。未来三五年内,应该会有更多的新的“随需即用”、“租用服务”,乃至于“管理服务”兴起,取代现有的盒装或授权使用软件。这些变化将是下一波“功用运算模式”的先声。
况杰(爱尔兰欧洲管理学院国际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未来5年内的优秀科技企业,我觉得需要具备几个特点:首先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创新不单纯指在研发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更需要的是有创新的企业文化,以及正确的创新方向和路径;其次要软硬结合。在五年后要有大发展,必须将软硬件结合,将产品与服务结合,这是做大做强的解决之道;第三是财务稳健。以口号代替愿景、以目标代替战略的公司必然会失败,而这类公司的特点就是财务过于积极,急于想做大做强;第四是要能在人力资本上占优势。未来科技百强仍然充满IT及相关电子类厂家,而农业科技,生命技术,医疗等三年内难有作为。因为人力成本在后者占的比例不大,而研发资金投入的比例又高于前者,中国企业的优势无法发挥,自然有更大的困难取得突破。
刘瑞其(杭州新贝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
目前中国科技企业的弱点是缺乏核心技术,尽管很多企业走出国门,但只靠低价是很难在国际市场上保持持久地位的。我比较看好华为,未来它在国际市场上应该有出色的表现。
袁岳(零点调查董事长)
目前大部分业绩好的企业都是简单产品的市场覆盖,而有较好技术的企业,在市场管理能力方面又缺乏开明的管理升级战略。
要改革单纯的技术主导型的企业发展模式,成为把握前瞻性的消费需求能力的企业,需要提升产品研发与市场营销上的可控性。单纯的产品机会具有非常强的偶然性,这一点在传统企业中非常常见。今天所有科技企业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如何在一个产品走俏时为未来的产品提供发展思路。
一种基于消费需求探索的模式值得推荐:挖掘消费心理需求并把它转变为产品性概念,根据产品性概念设计概念性产品,在概念性产品中选择修正设计成为最终产品。
武卫(eNet硅谷动力总裁助理)
我觉得今后中国优秀的IT企业会像联想、三星那样,在国际并购中的融合问题上及在全球品牌与营销方面,表现出卓越的能力来。就国内而言,像盛大这样的公司我比较看好,因为它不但能够适时地抓住机会发展起来,同时还能及时全方位地扩张自己的实力,使自己尽快摆脱偶然性成功带来的风险。我觉得这样的企业将来会有很好的表现。
刘金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游戏软件分会副会长)
能够真正代表中国在世界存有一席之地的科技企业,应该具备在本领域制定行业标准的实力。
郑威(华硕中国区市场总监)
中国企业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并真正实现国际化,就必须真正了解国际市场的消费者。很多中国企业已经做到了产品的国际化,其实这相对容易些,通过OEM就可以实现;但是真正实现中国的品牌国际化,难度要高很多。这要求我们的企业拥有真正国际化的人才,懂得全球各地的用户想什么,真正把握和理解国际消费者的需求,再通过强大的研发力量、制造实力创造出满足需要的产品,再通过有效的沟通,让用户了解你并信任你。
刘积仁(东软集团董事长)
稳固的国内市场基础、规模化的国际业务和成熟的国际化能力,是中国的科技企业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应具备的能力和条件。
李志高(天极网总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的增加,互联网的应用和服务必然会细分,综合性的门户网站不可能完全满足市场和用户对互联网服务的所有需求。在未来的几年内,行业网站的发展速度可能要高于综合性的门户网站,行业网站的价值也一定能够得到社会和投资者的认可,很多优秀行业网站甚至可能不会比门户网站的价值空间小。
当然,同为科技类企业,作为信息服务的网络企业跟其他产品制造类的科技企业的特性并不完全一样。中国科技企业100强的前几名一般多为制造类科技企业占据,但这类企业一般人员较多,固定投资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战略调整的灵活性,在快速的市场变化面前,一直保持领先的难度更大。这可能就是过去五年来,几乎没有哪家公司能够在百强的前几名中连续存在并引领发展的一个原因。
王煜全(Frost&Sullivan中国区总经理)
国内科技企业有很多技术在全球都是领先的,但还没有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而要想把实践输出去,就要靠管理来实现。好技术不如好管理,好管理不如好体系。我认为,中国的电信产业有在世界上占一席之地的机会,也有领跑的机会。
但目前我们的电信设备商所占的战略高度都还不够。要知道,廉价永远不是长久的竞争力,设备商必须要比运营商还懂运营市场的变化才能做好设备。
祁东风(方正科技执行总裁)
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文化,有良性的企业文化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