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2005中国科技100强评选 > 正文
 

东软第一股的追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 17:29 《数字商业时代》

  采访 撰文 徐昊

  被称为“中国软件第一股”的东软股份(600718)在2004年的表现仍不愧于这一称号。22亿元的销售收入、18.77%的投资回报率清晰地展现出东软发展的健康状态。作为一家拥有6000名员工、身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高科技企业,东软不声不响地崛起令人称道。在1996年成功改制上市时,东软的员工人数还不到200人;9年后的今天,东软的业绩令人刮目相看。

  东软是怎样做到中国软件业第一的,又将怎样保持第一呢?

  领跑者的路径

  “我们肯定会坚持以软件和服务为主的发展战略。”东软总裁刘积仁的话饱含着对于中国软件业发展壮大的自信。东软一直在信息化领域做得很强,1991年,东软进入电信信息化市场,1992年进入了电力业,1995年进入了保险业,1996年又杀进医疗业。然而迄今为止,中国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只能说是刚刚起步,这种现状对中国软件企业来说既是坏消息也是好消息。“中国的软件企业还会有更大的机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将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继续保持高速成长。”刘积仁肯定地说。

  但是,信息化服务领域的进入壁垒比较低,使得这个行业的竞争正日趋激烈;同时,包括东软在内的国内软件企业正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一是没有形成软件产业链,产业的规模较小,中国软件市场的整体规模到目前为止只占全球份额的不到3%。”刘积仁说,“二是人才方面的挑战。目前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已经成为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却也是大部分软件企业面临的普遍性难题。”

  这些问题也导致了近两年东软的净利润连续出现下滑。看到了问题的东软开始对自己动起了“手术”。“这不是因为东软的经营出了什么问题,而是我们主动调整的结果。”刘积仁说,2005年,东软确定了软件服务、数字医疗和教育为公司业务的三驾马车,等于是明确了自己的业务重点。同时东软也在练内功,在提高QCD(质量、成本、交货期)做了不少工作。

  对于东软来说,也许“国际化”这个概念比业务上的“三驾马车”更有影响力。东软集团1991年就开始涉及软件与IT外包业务,目前已经与日本20多家IT企业开展合作,业务涉及汽车电子、数字电视、DVD、PDA、手机、金融、ERP实施等领域,围绕软件外包服务的技术研发人员达2000人。

  2004年,东软的外包业绩取得历史性突破,在中国软件企业出口20强的评选中,东软以3300万美元的软件与IT外包业务年销售额名列榜首。刘积仁介绍,许多国际著名的IT企业都是东软的战略合作伙伴,其中一些公司如飞利浦、诺基亚等还与东软成立了合资公司,在与他们的合作中,东软一方面稳步发展着自己的外包业务,另一方面也在了解和学习着他们的管理制度和经营方式。

  主动突破

  对东软来说,能保持第一股的位置,关键在于向其他领域的主动突破。

  通过1996年首发、1997年配股和1999年的增发新股,东软股份共募集资金7.7亿元,这些资金全部用于应用软件开发、市场营销网络建设、数字医疗设备等项目。东软方面表示,这些项目均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尤其是数字医疗项目,使其在将软件向数字化医疗设备嵌入而开拓的“虚拟制造”业务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这个项目的实施打破了国内CT机市场由国外产品垄断的局面,成功地开辟了支持东软可持续发展的新领域。”刘积仁说。在2004年,东软的数字医疗公司与飞利浦公司成功组建了合资公司,此举堪称是东软向规模化和国际化发展方向上迈出的重大一步。

  在未来5~10年内,中国的软件产业将伴随着社会基础设施的完善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众多软件公司都认识到,服务会带来越来越高的价值,东软专注于行业信息化领域的软件服务是一个优越的选择。而刘积仁表示,软件将越来越成为制造业的一部分,嵌入式软件的发展会给东软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巨大的机会。此外,由于在外包领域做得愈发成熟,今后来自日本和欧美的软件外包业务也将会大规模增长。

  “稳固的国内市场基础、日趋规模化的国际业务和日益成熟的国际化能力是我们未来持续稳健发展的基础和信心所在。”刘积仁说,“这也将是东软保持自己软件第一股地位的实力所在!”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