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8月15日电 (记者 梅永存、来建强)
1994年,在中国农村发展道路(晋江)研讨会上,当晋江与温州、苏南和珠三角并列作为我国乡镇经济发展典范时,很多人不以为然:一个县级市发展经济的“标本”意义究竟有多大?
11年过去了,重新审视晋江的发展历程,如果说当年“以市场经济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共同发展”的“晋江模式”,其内涵旨在着眼于经济制度变革,那么,今天的晋江志在通过产业的聚集、品牌的打造,进而营造百年企业,成就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的“巨无霸”。
“树种”哲学
同行企业“扎堆儿”生产,俗称产业集群。一个集群中的关键性企业比作是第一粒树种,树种一旦入土,它就可能会长出一片森林。
浔兴拉链就是一颗优秀的“树种”。20年前,浔兴拉链从1.6万元起步,如今年产值达10亿元。1995年,浔兴拉链组建集团,2002年新成立的SBS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模具开发、拉链生产、电镀、染色为一体的拉链专业化公司。
像SBS浔兴拉链、七匹狼、恒安等,围绕这几家龙头企业都有200多家企业为之配套,形成了产业集群,促进了专业化分工合作,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也提升了区域经济的外延性,使区域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晋江现已经聚集起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鞋业制造、纺织服装、化纤工业、建筑陶瓷、轻工杂品等五大类传统支柱产业和化纤、车辆机械、生物医药、纸制品和新型材料等五大类新型优势产业,产业链配套完整,集聚趋势明显,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较高的产业地位,年产值高达600多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
“跳板”理论
产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产品品质和市场规模将进入平稳期,平稳就意味着停止增长。如何脱困,产业经济学发展出一个新的理论--品牌“跳板”理论。品牌是产品“跳”上市场“新干线”的一块跳板。精明的晋江企业家深谙此道。
从仿样加工到贴牌生产,再到打响自有品牌,晋江逐步塑造出“品牌之都”的雏形。晋江企业擅长以明星代言、媒体广告来打造品牌,近年来,每年广告投入高达7亿多元。比如,就全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而言,鞋业集群拥有“安踏”、“爱乐”、“亚礼得”;服装集群拥有“七匹狼”、“九牧王”、“柒牌”、“SBS”;伞业集群拥有“梅花”;纸品集群拥有“安尔乐”。
这些企业凭借央视高端传播平台,建立起声音门槛,迅速崛起,以品牌知名度撬动市场,获取更大的市场增长空间,短期内实现销量和规模的极大提升,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中独特景观。
“蝴蝶效应”
作为一个县级市,去年晋江财政收入达33.7亿元,今年上半年又突破了19亿元。2003年晋江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分别位居全国百强县第18位、第5位。
晋江是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始作俑者。晋江市市长杨益民细数三个发展阶段:在发展初期,晋江除建筑陶瓷业依靠本地资源外,大部分产业走的是市场导向的路子,产业集群的形成带有很强的自发性质;当产业集聚到一定数量与规模,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企业分化、细化、专业化,这时往往会出现一些行业的龙头企业、名牌产品,这些龙头企业与名牌产品不仅吸引来相关上下游辅助企业,而且还吸引来科研、广告、营销、金融、保险、法律等相关支撑机构,使产业链产业群的配套更加完善;第三阶段,政府与企业看到产业集群巨大的优势,开始有意识地通过建设工业园区等方式引导产业向一定空间集中,通过园区等基础设施和信息、知识、服务共享方式,进一步降低产业集群运营成本,提升集群整体竞争优势。
晋江经济所辐射出来的榜样式的仿效功能犹如“蝴蝶效应”,越来越大,越来越广。
新的变革
晋江经济能有今天,全靠民营企业,但这里的多数民营企业仍面临三大“软肋”:家族式经营、科技竞争力较弱和缺乏品牌保护意识。
政府正在设法促进晋江经济新的变革。杨益民乐观地说,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产业集群告别简单的“扎堆”聚集阶段,通过资本纽带或者品牌带动走向更紧密合作。服装业的“七匹狼”、制鞋业的“安踏”,已开始依托自身优势品牌引入“虚拟”或“半虚拟”经营模式,企业通过走委托加工路子,带动众多中小企业定点生产,以此使集群内部合作更加紧密。政府还将大力促使企业从家族体制走向股份合作制,目前部分获得成功企业成为境内外上市公司,通过资本纽带形成新的集群。(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