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行业专题--零售业 > 正文
 

零售业需高效融资手段 推出短期融资券恰如其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3日 11:45 《财经时报》

  □刘冬

  中国的零售业一直是一块奇特的资本洼地,一方面是大大小小的企业负债率奇高,行业的平均负债率达到70%以上,另一方面这个行业里又沉淀了大量的现金流,依靠占用供应商的货款维持企业的运转和发展。流通业成为一个相当另类的融资平台。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原来一家一店的零售商开始向工业化、标准化和组织化的连锁企业发展,此时的流通业已经不能满足于由银行来提供有限的短期贷款,在资本市场上谋求发展的资金通道成为商业企业的不二选择,包括从上海的第一百货、华联商厦,到北京的王府井百货、西单商场,全国各地挂头牌的百货商场差不多都在两个交易所上市,一时间成为最大一个行业板块。

  1996年后,跨国零售商开始陆续进入,他们对中国零售业带来的影响是颠覆性的。以大规模销售快速消费品为主的大卖场,在迅速的店铺扩张,占领销售通道的时候,形成了对上游供应商最直接的影响力。渠道商的“权力和影响力”依靠网点的扩张而空前膨胀。

  在和跨国公司的开店竞赛中,本土企业的扩张冲动异常强烈。被成为“东北虎”的大商集团通过异地收购扩张模式使新增店铺数量迅速增加,不仅势力遍及东北三省,而且将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西安等华北、西北城市也纳入了它扩张的势力范围。

  对于本土的零售企业来说,扩张是他们生存的方式和逻辑。零售终端的强大意味着更大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不仅是对上游供应商而言,也对资本市场产生影响力。

  2003年后,中国零售企业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备受青睐的概念,联华、物美在香港高调上市,国美黄光裕依赖于资本市场成为中国首富,无不是中国零售企业实力日渐强大的结果。

  随着中国市场的日益全球化,中国本土企业和跨国公司的正面竞争已经不可避免。中国的零售企业需要更有效率和更灵活的融资手段来进行扩张和整合。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已经用到极致,这时候推出的短期融资券等一系列金融创新应该说是恰如其时。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