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寒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一位研究人士认为,2001年开始实行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并没能遏制其中的暗箱操作。“过去医药企业要公关的对象还只是医院院长、药剂科主任和医生,现在则又增加了分管的卫生局长、招标办主任、药事委员会成员。”
按照正常招标程序,开完投标会后,专家应马上研究,一会儿就出结果。“可是在好多地方,开完会就完了,它不马上发标,要过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公布由谁中标。让人有时间在底下做工作。”
根据卫生部提供的数据,在2004年,政府所办9678所医院中,平均每所医院的业务收入为2996.2万元,其中,医疗收入为1534.9万元,仅占业务收入的51%,药品收入为1384.5万元,占业务收入的46%。
这种体制会产生两个严重的后果,一是规避税收。二是侵害患者利益。它使药价大幅度增高,变相地剥夺了一大批人的就医机会。
10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方廷钰也认为,医疗腐败的原因,既有医生个人的品格因素,也有体制方面的原因。后者可能更加突出。
这体现在政府和医院的关系上:“政府对医院的拨款比较少,医院主要靠自筹去解决。因此,它就要通过别的途径,把钱给赚回来。”
根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在1980、1990、2000、2002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分别为143.2亿元、747.4亿元、4586.6亿元、5684.6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则分别为36.2%、25.1%、15.5%、15.2%。
这些数据表明,从1980年到2002年,在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支出所占比例一直在递减。
而很多地区的医院配置不合理,也是导致医疗腐败的间接因素。“我们这个和平里,很小一块地方,就有中日友好医院,和平里医院,太阳宫医院,煤炭医院等多家医院。” 方廷钰说,“大家都吃不饱。”
第九届的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院长陈绍武,曾经提议过将医院重组,让大医院合并掉一些小医院,使地区医院配置结果趋于合理。但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
今年8、9月份,全国政协将组织力量,赴内蒙、陕西、江苏、河南四省调查。“我们想弄清楚,这个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体制方面到底有什么原因。”方廷钰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