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昙 来源:中国经营报
田森超市董事长被私自关押事件只是“零供矛盾”恶化的一个极端案例。随着超市倒闭潮的来临“零供之争”已经愈演愈烈。这些表象背后隐藏的超市资金链危机更让人担忧。
据说目前只要符合法定最低条件50万元的注册资金,并提供法定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
验资证明,就可以注册成立一家商业企业。
如果后续资金匮乏没关系。对于目前许多超市来说,通行的做法是通过银行贷款、收取进店费和占用供货商货款以维持正常经营。商家在一家超市积累资本后,再copy同样的方式去发展自己的商业连锁。也使供货商陷入名目繁多的“进场费”和无限拖延账期的深渊。
但是这种占用供货商货款的经营方式等于把流动资金转化为固定资金,其高风险在于不能保证资金的良性流动,一旦流动资金出现缺口以及供应商倒逼货款,很容易导致资金链骤然断裂。这也是目前许多内资中小超市的“猝死”的谜底。
一个官方的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市场外资超市的亏损率是70%~80%,远远高于内资超市,但外资超市却很少出现“猝死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自有资金、全球规模和良好的经营能力能保障银行不会在亏损时期惜贷。银行有理由相信,外资其他地域的盈利可以弥补中国区的亏空。而内资中小超市则缺乏这些资质,惯于“晴天送伞、雨天拿走”的银行只会在其“危情时刻”釜底抽薪。
“田森之乱”让公安部门和商务主管部门都束手无策。其中隐含的更深层次的无奈,是相关法规缺失和监管缺位使零售商和供货商的利益都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
目前,各地出现的超市“倒闭潮”与商业环境恶化有直接的关系。因为许多城市缺乏商业网点的合理规划或者有规划却不实行。如北京四大MALL(购物中心)的规划中并没有目前已开业的世纪金源MALL,但是没有列入规划的却上了马,列入规划的还遥遥无期。目前世纪金源MALL处于艰难维持的市场培育期。这样的例子在其他地区不胜枚举。
同时,政府和银行目前无法对超市的资金进行有效监管,从而不能在超市出现危机时进行预警。普马抽逃资金的行为就是对超市缺乏监督机制的启示。
在超市行将就木的时候,最不希望其倒闭的是供货商,一旦超市关张就意味着自己的货款也拿不回来了。但目前中国没有“破产保护制度”,濒危超市无从在监管部门的呵护下复苏再运转。
据悉,北京、广州等地商务主管部门即将出台零供间“规范的合同文本”,对超市给供货商的结款时间等都有明确的规定,这多少给处于弱势地位的供货商增加了未来谈判的筹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