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3日电(记者 常志鹏)
记者从中海油信息部门获悉,北京时间8月2日,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已撤回其对优尼科公司的收购要约。
中海油在撤回要约时宣布,中海油曾经积极考虑进一步提高收购要约中的条件。如果
不是由于美国的政治环境,应已付诸实施。中海油竞购交易宣布后,在美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上的反对声音,甚至要取消或更改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多年来行之有效的程序,这实在令人遗憾,也有失公道。中海油为完成此项商业目的的竞购,曾做出多项承诺,以消除美国监管当局可能的担心,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政治反对声就显得更加可叹,更为不合时宜了。这种非常遗憾的政治环境使我们很难准确评估成功的几率,对我们完成交易形成了很高的不确定性和无法接受的风险。尽管中海油不情愿,但不得不撤回其报价。
进与退:选择曾一波三折
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事情,走过了半年多的历程,可谓一波三折。
今年年初,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优尼科挂牌出售。其在泰国、印尼、孟加拉国等亚洲国家拥有良好的油气区块资源。近年来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连年亏损,并申请破产。
优尼科挂牌后,中海油有意对优尼科进行收购。同时对此表示出浓厚兴趣的还包括壳牌、戴文能源公司和西方石油公司在内的国际石油巨头们。
4月,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龙宣布以160亿美元加股票的形式收购优尼科,收购计划包括25%的现金(44亿美元)、75%的股票交换,以及接收优尼科的16亿美元债务。
6月10日,联邦贸易委员会批准雪佛龙的收购计划,此时,中海油失去了第一次竞购机会。
但是,根据美国法律规定,该交易还需要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只有在批准之后优尼科董事会才能向股东正式发函,在此后30天由全体股东表决。实际上,中海油还有最后一次机会,即在发函之前提出新的收购方案,若被优尼科董事会认可,就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7月20日,优尼科董事会决定接受雪佛龙公司加价之后的报价,并推荐给股东大会。据悉,由于雪佛龙提高了报价,优尼科决定维持原来推荐不变。
对此,中海油深表遗憾。但中海油认为185亿美元的全现金报价仍然具有竞争力,优于雪佛龙现金加股票的出价。中海油表示:为了维护股东利益,公司无意提高原报价。
得与失:此番收购值不值?
在中海油宣布参与收购之初,有能源领域的专家从优尼科的资源、中海油的资金及发展战略提出了三大疑问,记者在关注并购过程时曾小心求证结果----
优尼科有多少资源?
从有关资料来看,有着115年历史的优尼科在全球石油市场版图上,规模并不算大,但其在东南亚、墨西哥湾、里海等地区拥有大量优质油气储备。然而对中海油来说,收购优尼科,则更看中其很大一部分资源是天然气。优尼科有约一半的油气储备位于东南亚的天然气田。该公司还持有阿塞拜疆一个大型油田10%的股份,它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油气储量为5.57亿桶油当量。
中海油在LNG(液化天然气)项目方面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很好地消化优尼科的天然气资源。 中海油涉及的LNG项目中,广东、福建的项目已经在建,上海、宁波的已经得到发改委批复,凭借其在LNG上的优势,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后能够比较容易与其进行整合。
中国能源网信息总监韩晓平说,“由于优尼科在泰国、印尼、孟加拉国等亚洲国家拥有良好的油气区块资源,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后能够将其在亚洲的资源与中海油原先在印尼和澳大利亚的油田进行产业结构整合,并由协同效应带来成本节约。”
中海油有多少资金?
据了解,中海油在1999年上市之初市值只有人民币60亿元,而现在资产总值已经达到300亿美元。
优尼科的资源中有大量的天然气资源,没有落实下游市场。如果两家公司合并,就等于这些资源马上可以成为最有价值的资产,其市值将会迅速上升,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归还兼并的融资,使其债务状况恢复正常。至于收购资金,是上市公司承担主要部分,母公司承担其余部分。上市公司将通过商业途径融资,协助中海油收购的高盛和JP摩根公司愿意提供收购的全部融资,中海油还将安排国内工商银行同时参与融资。
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表示:这个收购完全按照商业模式操作,不需要政府出资,中海油有能力独立消化。中海油一直在依托国际资本市场成长。
中海油有怎样的战略?
虽然中海油所要收购的是一个美国公司。但中海油的兴趣,似乎并不在美国土地上的石油资源。
目前,国际业务已占到优尼科天然气和石油开采量的一半以上,而国际业务的大部分又集中在东南亚。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优尼科逐渐将业务重心向这一区域转移。目前公司在东南亚地区的泰国、缅甸和印尼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其中缅甸沿海的油气田拥有超过14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并且已经建设了油气运输的管道基础设施。
有推测说,中海油有意于优尼科的亚洲资产,并已要求投资银行研究整体收购优尼科随后出售其美国资产的可能性。 在上市后的2002年至2004年度,中海油进行了总计15.53亿美元的6次跨国收购。除在哈萨克斯坦北里海油田收购未成,其余5次成功的收购都在亚太地区的印尼和澳大利亚。
中海油在以上5笔收购之后,收购优尼科在东南亚的这批油气储量资源。这种交易在空间上的密集分布,使人相信中海油在有意营造一个区域性网络。
这,是企业战略。
成与败:中国企业得到了什么?
从有关方面获得的信息显示,一家美国民意调查公司,每天抽样调查500名美国人对收购优尼科的反映。其中3天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美国民众并不知道中海油,甚至很多人也不知道优尼科,原因是优尼科的资产主要在海外,在美国影响有限。在抽样调查中,当受访者被问道“是否同意将优尼科出售给中国”时,52%的人反对,仅有12%的人支持;当继续被问道“如果这项并购将不会造成美国人失业”时,在加州30%继续反对,47%的人转为支持。而全国反对的人35%,支持的人41%;调查员提出第三个问题“如果兼并后在美国的石油资源将继续供应美国”后,反对的人只剩下20%,而支持者高达60%。
尽管在美国民间中海油的支持率在增高,然而令众多国内外能源领域专家学者不解的是,在美国政府,本该是一个双赢的、简单的企业并购行为,却被无端政治化了。
法国《解放报》发表的文章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公开出价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一事再次唤醒美国的反华阵线。一些国会议员已经提出应该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这一收购行动。马里兰大学的一位经济学教授指责说:“中国人显然已经决定到美国投资。他们的目的是获取技术,扩大影响力并削弱反对他们的力量:他们是想腐蚀美国的政治制度。”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的文章认为,大多数并购案都可以由价格来决定:出价最高的竞购者获胜。但从华盛顿的强烈反应来看,优尼科并购案可没有这么简单。如今,石油价格达到每桶60美元,能源储备日益升值,而美国也对自己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感到担心。优尼科公司的外国竞购者正是在这个时候意外出现的。与此同时,美国政府需要在贸易和货币问题上与中国合作,它对中国与日俱增的经济实力也感到越来越担心。
面对这些,中海油表示,这项交易不会对美国石油和天然气市场带来任何不利影响,因为优尼科在美国境内所生产的石油和天然气将继续在美国市场销售。优尼科美国油气资产的产量只占全美石油和天然气消耗量的不到1%。
其实,中国和美国的经济依存程度比通常想象的更高,根据美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为2314.2亿美元,同比增长28%,中国成为美国第五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进口市场。在全球化的今天,贸易使国家之间紧密融合,美国并不会因为阻止中海油的收购而得到什么特别的好处,所以中海油竞购优尼科不是对中国企业的考验,而是对美国政府智慧的考验。
有关国际问题观察员认为,从合作共赢的角度,中国需要发展,就需要石油,如果中国只是在市场上购买,而不参与到增加石油供应的投资,以及不承担相应的责任和风险,石油的价格将无法控制,资源供应国和企业将会一步一步提高油价和LNG的价格。对于中国将会受到石油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压力,但是中国能源体系中对于石油的依赖程度远远低于美国。(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