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竣
我们在强调“三果”问题与“三农”问题等同重要的前提,是我们要了解“三果”问题的产业化情况,做到因地制宜,才能把“三果”问题解决的那么理性、那么彻底、那么完美。才能和“三农”问题一样有那么重要。
首先,对我国果业产业化做一下SWOT分析:
优势:1、总量优势;2、资源优势;3、价格优势;4、区位优势。
劣势:1、以产后销为导向;2、品种结构单一;3、优质果率较低。中国水果一般表现为果实外观整齐度差,果面缺陷多,着色不好;果实风味淡;农药残留量超标等。优质果率仅占水果总产量的30%左右,其中高档果率不足5%。而美国、新西兰、日本等国的优质果率达到70%,可供出口的高档果率在50%左右。中国虽是苹果生产大国,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而中国苹果年出口量仅占生产总量的1%。出口受阻的主要原因是苹果质量差,大小不均,含糖量低,虫果率高,采后保值能力差,果实农药残留超标。1996年,中国苹果每吨平均售价仅为419.1美元,而同年荷兰苹果为803.1美元,意大利为691.8美元,美国为665.8美元。;4、商品化处理较差。中国果业由于多年来只重视产中,不重视产后环节的发展,致使加工、贮藏、保鲜等产后环节严重滞后,难以有效促进果业的发展。发达国家水果产后损失很低,水果的损失率控制在20%-25%。国外水果贮藏保鲜量占水果总产量的60%以上,是中国的5—6倍。据统计,1995年,中国果品贮藏量为600万吨,只占水果总量的19%,其中冷藏库和气调库的贮藏量仅70万吨,仅占水果总量的7%。发达国家采用气调库贮藏鲜苹果占鲜果总产量的25%-30%,而我国只占0.2,相差150倍。果品采后的商品化处理是提高果品上市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了水果采摘后预冷、贮藏、洗果、涂蜡、分级和冷链运输等规范配套的处理方式,产后商品化处理几乎达到100%,大部分水果从采摘到上市销售的时间不超过30天,而我国包括简易的手工分级在内的商品化处理量还不到总产量的1%。世界发达国家果品加工总量已达到产量的35%,中国还不足10%。;5、良种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
机会:1、消费需求潜力大。我国人均占有果汁仅为0.1升,而发达国家则在40升以上,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费也达10升;2、出口前景看好。主要出口产品继续保持增长势头。鲜苹果、苹果汁、柑橘罐头、鲜梨和柑橘的出口量分别为28.8万吨、21.9万吨、18.7万吨、16.6万吨和12.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4.5%、29.8%、22.7%、23.3%和23.3%。鲜苹果、鲜梨和柑橘出口主要以东南亚、俄罗斯等周边国家为主;苹果汁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德国、荷兰、俄罗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占苹果汁出口总量的87.8%。柑橘罐头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德国和泰国,占柑橘罐头出口总量的88.8%。果汁进口增长一倍。果汁进口量为4.2万吨,同比增长102.4%,进口额为0.5亿美元,同比增长166.8%。其中主要是柑橘汁,占进口果汁总量的83.3%;主要来自巴西和美国,分别为2.4万吨和0.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64%和129.6%,进口额分别为0.3亿美元和0.0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1.6%和192.6%;3、果品加工大有可为。果品鲜销和加工始终是促进水果业发展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作为水果生产大国,我国果品加工总量尚不足10%,与发达国家的35%相比还有很大的潜力;4、果业增长增收余地大。
威胁:1、WTO的实施对我国部分水果(如柑橘类、香蕉、葡萄,构成量价威胁。;2、国外果品营销体系的健全,对国产水果的推广和销售构成营销威胁;3、国外果品栽培技术、果园管理、果品加工的完善。4、国外果业发展的配套产业的服务跟进比较及时和到位。
二、我国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1、激励不完善;2、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果业预警系统;3、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果业预警系统;4、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果业分析系统。
三、果业产业中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没有一个具有高效产业的体系,一个产业的所谓使命、战略都不可能实现。首先,产业提速的驱动动力。然后,战略运行的果业能力。最后,持续发展的果业核心能力。
四、果业产业中的六项措施:
1、搞好区域规划和品质规划;2、调整品种结构;3、建设良繁推广体系;4、发展无公害水果生产;5、搞好采后处理加工;6、积极发展国际贸易。
此文在于给予果业人在果业产业运营方面的指引。关于各小标题并没有完全充分的论述,主要考虑两点原因:其一,业内人士看标题一定会有所感悟,在此不想浪费大家的时间;其二、如关心此课题的业内人士我们可文下交流沟通,并在连载后我会发布一个电子版的Powerpoint讲义《果业产业化铸造工程》和大家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