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美国欲对中国VC巨头动粗 莫名其妙的反垄断诉讼(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 20:06 新世纪周刊

  大规模的误区

  中国VC企业足以供给世界市场的产能并没有带来高额的回报,大规模的VC生产并没有带来与规模相匹配的效益,早期的盲目投资至今仍是企业没有卸掉的包袱。

  健康网首席研究员吴惠芳认为,国内企业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即高调宣传自己的产量
有多大,其实这在国际贸易中都是危险的,会授人以把柄。

  上世纪90年代VC的出口价曾高达每公斤13美元,丰厚的利润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资VC生产线。高峰时期国内有28家VC生产商,后来经过市场整合,国内形成了石药、华药、江山和东北药“四大VC巨头”,而在国际市场上则是罗氏公司、巴斯夫和中国“四大巨头”三足鼎立的格局。

  在2000年至2001年底期间,国内众多制药企业受累于早期盲目投资,致使国内VC生产能力过剩,直接损失至少50亿元人民币,VC的出口价格也由5美元/千克一路狂跌到2.8美元/千克以下。

  一位东北药集团的老员工向记者谈起了当时的场景,她说:“我们都以为生产线一投入运转,钱就会大把的赚。但没想到,产品出来了,价格也下来了,而且还卖不出去。”正是面对这样的艰难局面,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西药部才在2001年12月召开了行业会议,目的是讨论发展问题,包括协商来年各自的出口量。

  而这正是美国企业提请诉讼的关键。但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会长乔海利指出:“限量保价、均衡有序出口、动态调整”为主要内容的自律措施完全是企业自主决定和自觉遵守的,并没有任何行政手段的干涉。

  高增长下的尴尬

  2002年一季度国内VC生产厂家的利润指数都达到了三位数的增长,而在随后的2003年1-10月,中国重点医药产品的出口更是首次突破2亿美元大关。

  2003年中国各种VC(不包括异维生素C钠)出口量为5.4万吨,比2002年的4.4万吨增长了23%。这样的数字反应到普通员工身上,就是日子好过了,钱也开始赚了。而事实上,虽然中国VC企业在不断增加出口力度,但国外企业在中国却赚得更多。

  “虽然我们国内企业VC产量很高,但是企业都处在原料生产的地位。国外的公司很精明,他们不自己做,是因为这一块利润率低又污染环境。而他们得到VC原料之后广泛用于各种产品返销中国,获利高过我们数倍。”华药集团的员工说起这件事,让人颇感无奈。

  贴牌,中国药企难言的痛

  目前中国对VC原料药的年用量仅为6000吨左右,人均用量仅为 5克,而且90%用于医药,只有10%用于食品和饮料添加剂,在其他领域用量更少。而有“维生素国家”之称的美国,VC人均年用量在 60克-90克,40%的VC用在医药领域,而60%用于食品、饮料、保健品或者饲料行业等其他方面。

  仅是罗氏公司的VC泡腾片“力度伸”,在中国2004年的销售额就已经上亿元,占据中国VC制剂市场过半的份额。尽管华药、石药、江山制药等几大VC企业都开始有了自己的VC制剂产品,但都还不是企业的主打产品。

  而且国内企业对成品药的包装和推广与国外企业也有非常大的差距。即使是同样的做工,但贴上国外的品牌,价格就会相差数倍。“四大家族”大是大,却少了精明。

  事实上,随着原料药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制药设备的日趋完善,中国已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原料药第二大生产国。但我国以原料性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同时大量进口药品及医疗器械等高附加值产品,这种结构性问题造成中国与许多国家在医药进出口贸易中产生逆差。

  早有专家指出:原料药企业原先的那种以牺牲资源和环境的“低价+规模”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国内药企应该尽快走到更新产品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和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来。规模可以复制,效益却难以模仿,受累于规模的中国VC企业,应当会给中国企业一点启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反垄断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