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价格联动实施 两部制电价成电企救命稻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 20:33 中国电力新闻网 | ||||||||
一直封冻的电价改革方案终于有了破冰的迹象。 2005年5月1日,《上网电价管理暂行办法》、《输配电价管理暂行办法》、《销售电价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在一片喧闹声中,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犹抱琵琶半遮面”羞答答出场。
有媒体认为,这是“建国后最大力度(电价)改革”,标志着我国电价将实行新的定价机制,新的定价机制的核心是发电企业将实行竞价上网,使电价与市场贴的更紧密,不在与市场脱节,进一步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 实际上,这三份贴上“暂行”标签的办法,已经使它的制定者——国家发改委谨慎的态度昭然若揭。因此,这次电价改革被外界看作是过渡性举措也就不足为怪了。 然而,无论以何种声音来评价这些办法,都不能否定其探索市场化改革的积极意义。而对于这两年一直身处“媒电之争”旋涡中的发电企业,更为关心的是,在新政策的荫护下能切下多大的蛋糕。 “煤电联动”——发电企业能走多远? 新的电价管理办法最引人注目的是,煤电联动被圈进了整个电价体制变化的框架里。有人认为,这发电企业摆脱成本困境大转折的前奏。 然而,煤电两家千丝万缕的矛盾能否因此轻松化解,依然让人难以一眼看穿。实际上,作为一次能源的煤炭价格直接牵制着火电厂的发电成本,长久以来,电力用煤中有相当部分是计划电煤,两家相处甚欢。随着煤炭市场的开放,煤电价格的问题便在两种体制的语境中各说各话,“煤电顶牛”的局面开始胶着。 成立时间尚短的五大发电集团,从企业的利益出发,不愿意在上网电价不变的情况下,为电煤带来的成本埋单。 加上近两年全国大范围电荒的推波助澜,使得煤价一路走高,两家矛盾日益激化。而这种矛盾已经由“电煤会议”上的“口水战”而演变成现实中的“短兵相接”:2004年12月中下旬,耒阳电厂因为电价问题“粮草”难保,一度存煤只剩下900吨,险些停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在新的煤电价格联动政策抚慰下,电厂理论上按照市价买煤多了一些操作空间,但电厂消化电煤价格上涨的能力有限。厂网分开时,发电厂上网电价按照企业发电成本确定,而2001至2005年煤价翻了两番,水资源、环保收费等都在上涨,惟有上网电价没大动,一些火电厂因此出现亏损现象。据专家测算,若上网电价不变,电厂要“消化”30%的煤价上涨成本,出路就是多发电。假设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的耒阳电厂实行煤电联动,按照2004年的煤价涨幅,电厂要“消化”3300元,如果算上其他开支,约为6000万。在现行上网电价水平上,必须在机组平均利用5800小时的良性状态上多运行近1000小时,才能保证“消化”上涨的成本,显然,发电设备无法难以承受。 从这个角度来看来煤电联动,问题依然悬而未决,煤电矛盾短时间很难从根本上化解。但是,有总比没有强,在新的价格联动政策下,发电企业毕竟得到了一定比例的补偿,对发电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记者了解到,作为发电企业,还是希望能够出台细化的、更具可行性的方案细则。现在有这样一种说法,虽然国内煤炭生产环节国有、民营市场份额存在差异,但就南方产煤区而言,民营资本已经掌握了煤炭资源的大头。在北方主要产煤区,民营资本手中的产量对于市场定价也举足轻重。有关煤炭企业界人士认为,要警惕民营煤矿利用煤电联动政策联手哄抬煤价。以湖南耒阳市为例,“听话”的国有煤矿年产量只有200多万吨,而民营煤矿年产量高达500万吨以上,这些煤矿老板紧盯着电价,电价一抬,煤价就拉,电、煤矛盾会进一步加剧。 观察人士注意到,煤电价格联动的主动权实际上在煤炭一方,电价的上涨相对则要被动很多。在未来的时间里,如果燃料价格再走高位,发电企业的成本可能失控。所以,煤电双方的谈判还是会继续下去,而完全市场化的煤电联动可能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让人担心的是,按照现在这种煤电方式联动,最终有可能形成煤电价格“螺旋式上升局面”,电价一旦有所变动,会刺激煤炭拉伸,同时其他行业如冶金、钢铁、化肥等也会及时跟进、加价,加上一些发达地区如广东等参与,就会形成全社会围绕煤炭“竞价”的局面发生。 两部制电价——发电企业的“救命稻草” 暂时抛开“煤电联动”不说,有专家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剖析了本次电价改革。认为此次改革方案是向市场化转型中的一个过渡方案。这是由两部制电价体系决定的。因为原实行一部制电价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电厂的建设过程中,没有任何竞争机制,投资者没有任何控制投资、降低成本的积极性;造成总装机容量相对过剩,而调峰容量非常短缺;不利于现有装机的优化调度,造成资源的浪费。“只要发电厂的大烟囱不倒,还冒烟,那就不用为钱发愁……” 在两部制电价体系下,容量电价由发改委确定,发改委根据电力供求状况调整容量电价的系数:供大于求时,系数变小;供小于求时,系数增大,即缺电时多支付一些,反之则减少,目的是确定发电企业的收益。电量电价由市场竞争形成。分析人士据此认为,两部制电价充分考虑了电厂的成本。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发电企业都将在本次改革中受益呢?容量电价是为了弥补发电厂的固定成本,不管是否发电,只要有一定的容量在电网里,都会得到一定的费用补偿。而电量电价则体现在发电的收益上,竞价上网后,谁的报价低谁上网,所以要降低成本。这就需要采取一些技术上的管理措施,降低竞价部分的成本,包括运行费用的降低和物资能源消耗的减少等。充分体现了发电企业的变动成本,主要是燃料以及其他一些与管理水平有关系的成本。管理水平越高,变动成本就会控制得越好,在竞价过程中就可以尽量的把价格压低,成本较高、煤耗较高、其他费用较高的企业,在竞争中不占优势,最终可能会因成本高而退出竞争。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看来此次改革也不是给发电企业的免费午餐,有政策的扶持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企业练好“内功”才可以真正在改革中获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