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聚焦电煤价格联动 > 正文
 

煤电之争五焦点 两行业市场化改革不同步是关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2日 11:45 《中国投资》

  ○ 赵忠江

  2005年度的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议,于1月10日结束。从表面上看,由于煤、电双方对电煤价格分歧太大,处于互不相让、僵持不下的局面。而如果做更深入的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衔接会背后所隐藏的煤、电双方的深层次矛盾,煤、电两大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同步问题,电力体制改革问题,煤炭和电力价格的市场化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
点。

  焦点之一

  电煤价格该倾向谁

  2004年,尽管我国煤炭年产量已经突破16亿吨的大关,巨大的需求推动煤炭价格一路飙升,年涨幅突破100元/吨。2004年7月中旬,秦皇岛的离岸价每吨达到450元左右,比年初增长了155元。用煤企业把煤炭运到华东地区加上运费每吨已经达到500多元。煤炭价格的增幅和单价的增量都创历年最高记录。

  而同样面临强劲需求的,则是电力。2004年,由于电力供应紧张,国家发改委先后三次提高电价。电价上扬,让煤炭企业看到了提高电煤价格的希望,毕竟电煤也面临着需求大增甚至供不应求,但价格却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然而,煤炭企业要求提高电煤价格的呼声受到电力行业的抵制,也没有得到政府的允许,这引起了煤炭企业的强烈不满。

  在这种局面下,原定于2004年12月初召开的全国煤炭订货会,由于煤、电双方就电煤价格问题迟迟没有谈拢而一拖再拖。以至于到2004年12月中旬,双方才在国家发改委的出面协调下,在北京召开了订货会的预备会。然而,煤炭方面一段时间以来,在电煤价格上涨幅度及付款方式上的强硬态度,令电力方面无法接受。

  此次订货会前,国家发改委制定了“2005年电煤订货价格应以2004年9月底车板价为基础,上下浮动8%”的原则。然而,对于煤炭企业来说,超过此前发改委原则上制定的8%的上涨幅度,才是他们力争的目标。毕竟8%的上涨幅度为电煤价格打开了一个难得的突破口,更为煤炭全行业增加资金积累、提升整体竞争力提供了可能。

  面对煤炭的强硬态度,电力企业寸土必争。2005年春节前夕,在衔接会期间没有签下理想电煤供应合同量的五大发电集团联合上书国家发改委,反映电煤供需合同未能有效衔接,价格上也存在诸多遗留问题,突出表现为:

  一、电煤资源在衔接会上未得到有效衔接。衔接框架意见明确2005年直供电网电煤总量为4亿吨,但实际签订的供需合同严重不足,尤其是7300万吨新增机组用煤衔接堪忧,兑现也存在不确定因素;

  二、价格涨幅大大突破国家发改委电煤价格指导意见,这必将给整个电煤市场带来混乱,也给其他煤炭企业留下涨价空间;

  三、供需合同中价格条款存在遗留问题,虽然签订了中长期合同,但煤炭企业要求合同中必须注明“执行价格另见补充协议”,为日后涨价预留空间,背离了发改委“必须根据电煤价格指导意见明确具体执行价格”的规定,对年度电煤价格控制极为不利;

  四、国家关于煤炭资源衔接“三优先、三符合”的原则未能得到充分体现,电煤中长期协议未得到有效履行,原定价格再次被提高。衔接会上,独立发电厂订货比例明显高于五大电力集团,违规项目订货无人监管,电煤订货不均现象尤为突出,一些电厂订货比例高达100%,一些电厂却一吨煤也未定下来。

  煤炭不让步,电力不买单,这让国家发改委左右为难。毕竟煤炭和电力都属于国家的基本“命脉”产业。

  国家发改委如何化解煤、电双方的争议,是我们关注的第一个焦点。

  焦点之二

  电力行业如何消化煤炭成本

  上海最大的发电企业——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有关人员透露,目前发电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包括:一、由于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涨,企业成本上升,盈利减少甚至出现亏损。以该公司为例,2004年仅燃料成本就高达6.5亿元,而收入仅为7亿元,加上其他成本,亏损已成定局;二、煤炭价格持续上涨,而质量却不断下降。按照相同的价格,2004年电煤质量比2003年大为下降,其中煤灰含量已经增加到50%以上,而锅炉设计标准要求煤灰含量最高不能超过30%。由于杂质含量严重超标,电厂的锅炉已经多次出现“群炉结焦”现象,有的锅炉结焦重达数吨,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进一步说,如果电厂能够自行消化煤炭价格上涨压力,而由于煤炭质量下降造成的发电设备的损坏又由谁来承担责任?

  据中华电力的一位经理估计,2005年电力行业的整体利润会低于2004年。因为煤炭价格实际涨幅一旦超过了8%,电力企业利润就会受到影响。大唐集团总会计师胡绳木则表示,煤电联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集团公司成本压力,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电矛盾。煤炭涨价形势不可逆转,控制好集团公司煤炭价格成本仍然是当务之急。

  也有专家认为,电力企业消化煤炭涨价成本,除内部加强管理、降低消耗外,也需要外部环境的配套改革,这包括建立市场化的电价机制,以及电力行业与煤炭行业改革的同步进行。煤、电两大行业之间存在的矛盾,深刻反映出行业间改革的不同步、市场准入的行政性限制等突出问题。以电力行业而言,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尤为重要。以“竞价上网”为主的电价改革已经起步,只有在终端电价上引入竞争,才能使5大发电集团之间以联盟关系为主转向以市场竞争关系为主。同时,地方保护盛行,也使煤矿行业长期处于无序竞争的边缘,政府应积极促进煤炭企业的整合,在目前的2万多家煤矿中联合形成一批有实力的煤炭集团,来提升竞争层次,增强企业的话语权,让煤、电两个行业真正处于一个公平、良好的市场环境中,促进双方良好协调关系的建立,实现真正的互动。

  专家认为,每一个行业从垄断到竞争的时间表不同,客观上造成了中国不同行业之间利润率差别的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产业之间不协调的关系容易加深,矛盾容易激化。面对这样的现实,政府职能部门在积极推动垄断行业改革的同时,应该从兼顾产业公平、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搭建平台来促进各产业之间,特别是优势产业和劣势产业之间交流合作。例如,鼓励煤炭与电力企业、钢铁与造船企业之间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良好的行业间对话机制等等,以此作为过渡,来促进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当然,目前处于高利润的企业和行业本身也应该清楚地看到,依靠国家政府的保护和垄断地位获取的高额利润难以长久,在市场利润率被摊平的过程中,再去通过影响政府来保证自己的地位,或者在市场机制调整产业关系过程中设置障碍不是长久之策。只有自主而积极地进行市场化改革,才能对企业迎接全球竞争、提升核心竞争力有好处。

  焦点之三

  煤炭订货会还能持续多久

  在全国性的生产资料中,只有煤炭行业还主要通过全国煤炭订货交易会的形式,组织宏观调控。原因在于煤炭运输主要依赖铁路,铁路运输计划又要在订货会上分配,因此煤炭订货会对煤炭的生产、运输和销售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向市场经济逐步过渡,订货会与市场脱节、不适应市场需求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订货会上签订的合同,有实质内容的越来越少,从近年来全国煤炭订货交易会的实际效果看,其作用已经日渐衰弱。

  比如说2003年的长沙煤炭订货会,电力部门自始至终坚持“三个不能改变”——按2002年煤炭订货合同价格不能改变、合同条款不能改变、订货基数不能改变。而由于煤炭供应紧缺,获得发言权的煤炭企业并不买账。虽然国家发改委从中协调,提出以上一年的合同价格为基准,每吨煤炭上涨5元,但其建议并没有被采纳。订货会上只按原定价签订了40%的国家计划安排购煤合同,双方不欢而散。

  2004年福州煤炭订货会,发改委有备而来,首次出台了煤电价格联动的政策,允许发电用煤价格每吨上涨不超过12元,同时允许发电厂上网电价每千瓦时上涨7厘,销售电价每千瓦时上涨8厘。基于此,此次订货会还算顺利,共完成重点合同订货4.8亿吨,煤电双方签下90%的合同。但业内人士称,订货会上签订的合同,履约率越来越低,相当部分企业只签订了供货量,却不谈价格。当煤炭供应紧张时,煤炭价格上涨,煤炭企业就不愿意再按原来签订的合同执行;同理,当煤炭供过于求,煤炭价格下跌,电力企业也不愿意履行既定合同。所以,订货会签订合同更多的是为了获得铁路运力资源。但运力其实并不是一定要来这里以这种形式才能解决的。

  在2004年的煤炭订货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曾明确地说:“我希望像2004年这样的煤炭订货会2005年不再召开。”而要不要开这样的订货会,前后也经历了多次讨论。2004年6月以来,发改委会同煤电和运输部门先后在山西等5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并广发问卷,第一个问题即是“现行煤炭分配订货方式存在的主要利弊和缺陷”,并征求改革的具体方案。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认为,煤炭订货会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不仅交易方式落后,而且成本高,效率低,已不利于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建设。国家发改委从2004年4月开始,系统地研究了煤炭订货会的改革方案,目前已取得进展。事实上,此次“全国煤炭订货会”已正式更名为“2005年度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会”,就是在刻意消减订货会的计划经济色彩。

  而经过半年多的研究,发改委在本次订货会上,适时抛出了今后订货会改革的原则方向,即:任何政府部门不再直接干预煤、电双方的市场交易行为,只实施总量调控。电煤价格应以市场为主导,实行自主交易,鼓励煤、电双方在充分协商的情况下,签订中长期合同。而这一原则的最终目标,则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煤炭市场体系。

  那么,政府一旦退出,能替代衔接会的煤炭交易方式又会是什么?

  据记者了解,建立煤炭交易中心将是一个主要方向。有关人员透露,国家发改委将尽快对交易中心的建设和运行进行调研,拿出一套办法和实行措施,引导交易中心的发展。

  在国际上,煤、电这种依存度很大的行业间一般流行的形式是大宗长期供货合同。实际上从2004年下半年以来,像华能集团这样大的发电企业已经与神华集团、中煤、山西焦煤和晋城无烟煤集团等煤炭企业签订了多于三年的长期供货合同。

  专家认为,这种合同对稳定煤炭市场和供求关系十分必要。如果大家都签订了这种合同,这种衔接会也就逐渐淡出了。

 [1] [2]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煤电之争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