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款是否成连锁零售业中国特色 诺玛特神话破灭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6日 11:51 《法人》 | ||||||||
实习记者 邓鹏 成都 攀枝花报道 2005年春节前夕,四川攀枝花市的市民享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打折”优惠。位于市中心黄金干道的诺玛特购物中心以前所未有的低价出售其大部分商品,超市门口排起了一字长龙,在购物的快感下,人们似乎忘了超低价的不正常。
但很快,本地的一些供货商发现,超市里的东西越来越少,但诺玛特却并没有进货的表示。更糟的是,原来承诺他们过几个月一次付清所欠货款的超市经理也不知去向。人流如潮的超市由于其管理系统已经失效,哄抢开始产生。最终,攀枝花诺玛特购物中心在市公安局的介入下正式关门停业。这一天,距离它风风火火的开张日不到3年。 对于诺玛特来说,这样的事件其实已不是第一次发生,只不过剧本换了地方上演。 2004年8月,广西南宁诺玛特撤离其原所在地南方大厦,拖欠业主南方商业有限公司和众多供货商大批款项。 而在此之前,长沙诺玛特关闭,天津诺玛特停业。 让广大债主气愤的是,诺玛特为了在昆明开设七八家大型购物中心,从全国各地诺玛特分店抽调约1000万资金到昆明,其中也包括这些欠款。也就是说,这个知名的全国零售商,用人家的钱,开自己的店。而就是昆明的这几家诺玛特,在2004年12月也已关张。 2005年1月,重庆诺玛特宣布停业,很快成都诺玛特也被迫关门。 对此,诺玛特的说法是,我们只是迁址,并非倒闭。可在迁址的过程中,事实上拖欠了大批货款。 借鸡下蛋的“高手” “诺玛特购物业态”,这个很现代名词的发明者是北京普尔斯玛特会员购物企业中心。注册于1996年的普玛,其本质是一家仓储式会员制超市,是美国普尔斯玛特在中国的特许经营商,除了特许使用品牌和经营模式的费用外,双方没有更多的业务联系和资金来往。北京普尔斯玛特实际上是一家拥有国外特许经营权的中国企业。 在拓展其他城市业务的过程中,北京普玛逐渐发现,欧美流行的仓储式超市,在中国城市的发展潜力极为有限。这是由中国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决定的:根据流行的理论,只有当一个地区的人均GDP达到或超过3000美元,国民才基本具备会员制消费的能力。很明显,中国各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还没有达到如此程度。 在如此环境下,北京普玛推出了新的购物形态:诺玛特,其本质就是针对广大散户需求的一般零售性超市。 面对沃尔玛和家乐福两大零售巨头在大城市的强力竞争,由北京普玛催生出来的诺玛特一开始就执行剑走偏锋的策略:努力进入二、三线城市并提前抢占市场。 这其中还有更大的实惠。在全国各地招商引资如潮的情况下,二、三线城市的地方政府在面对诺玛特提出的项目时往往能提供更多的政策和优惠措施。这也是为什么诺玛特每到一地,不用投入多少实际资金,通过当地银行的贷款等多种渠道就可以很快筹建一个大型商业购物中心,甚至,这其中的手段也包括“欠款”。 一旦近乎空手套白狼的分店开张后,诺玛特特色的二、三线城市滚动开发的资金链上就又多了一个供应节点。广西南宁诺玛特刚开张时,月收入约900万元,到其“迁址”前,最少时月入也有300万。在支出员工工资和部分货款后,还有三分之二的余款在握。而就是这些余款,在被抽调到昆明诺玛特后,现在已去向不明。 利用先前分店的营业收入和所拖欠供货商的货款,诺玛特掀起了一轮轮开店风潮。西南地区的很多城市都成了它棋盘上的棋子。然而,这个借鸡下蛋的“高手”在这股风潮中将各地的资金流逐渐汇集到一处:云南昆明。诺玛特在这里一口气开了数家分店,而后同样被关闭。而庞大的现金流,包括各地供货商的货款,就此消失无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