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辅热:教辅书热卖背后隐藏利益博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1日 18:48 新华网 | ||||||||
新华社记者 郭奔胜 “教辅书热卖,其背后实际存在巨大的利益博弈。”南京市社科院院长叶南客分析说,在学生与书本看似乎简单的买卖关系的背面,实际还有三个博弈的角色,就是家长、老师和书商。
就家长而言,其实处在被动的位置,作为书本的出资者,他们似乎没有更多的选择,要么面对孩子渴望的眼神无动于衷,要么敞开钱袋子,加入“购书大军”。 事实上,绝大多数家长都会选择后者,因为他们不敢逆“潮流”而动,也不愿意“得罪”教育的现实。为了孩子的未来,哪怕是一场赌博,也不愿放弃。 老师和书商往往站在这场较量的另一端,实际扮演强势的角色。中小学老师热衷于编教辅,已是不争的事实,有的教师甚至离开了教辅就不会讲课,离开了试题集就不会出考题。 书商为了多获利,一头要抓住市场,一头要抓住老师。抓住老师实际上是抓住了市场。据知情的老师透露,一些从事教辅出版的书商,千方百计攻克老师这个环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拼命发动老师编教辅。每到寒暑假前夕,组织编写教辅的邀请函像雪片一样飞向学校。因学校和资历不同,书商给老师开出的价码也不一样,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其中教毕业班的老师和特级教师最为吃香。而这中间数学、语文、英语老师,更是显得抢手。二是借助授课老师推销教辅。方法无非是回扣、提成等。一些学校规定,老师不允许介入学生的教辅,改由学校图书馆统一购买,但书商照样可以通过利益的手段,让老师向学生施加影响,因为学生总归要听老师的。正因为这样,对于书店里许多学生拿着老师“钦点”的书目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 有人说,“老师的教学活动如果掺杂了过多的商业目的在里面,那会有损于整个教师队伍的公众形象。” 那么,教辅的成本究竟有几何?在江苏教辅市场上打拼了10多年的程先生用“成本极低,利润极高”的特点来形容。 程先生介绍说,一般的教辅书,每本的成本应该在1元以下,但市场上却可以卖到几元至几十元不等,这就给书商公关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其实要想让书好卖或卖得贵一些,还有4个办法:一是尽可能地与名师、名校挂钩,最简单的方法是,先在网上把题目收集好,然后交给名师审定,这就算沾上了名师的名气了,价格自然也就上去了;二是书本加光碟。这类书因为形式新,也很受市场欢迎;三是出系列书,这样容易把学生家长套牢,买了一本就收不住手;四是挂“洋头”。特别是在英语类的教辅中,洋教师的身份就是“生产力”。这位程老板还透露,由于教育类图书市场很大,出版社都舍得投入精力去做这类策划,监管部门审定也不那么严格。这就造成了教辅的“空前繁荣”。 教辅书往往按定价的一半卖,还有赚头,可见其中的利益诱惑。不过,在这场利益大战中,受害的最终是学生,许多学生往往被教辅所累、为教辅所害。(完)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