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周刊:放弃广发转向华夏 中信继续收购之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3日 14:20 《商务周刊》杂志 | |||||||||
兼并重组将成为证券行业竞争格局演变的主要动力 □记者 张娅 持续半年的华夏证券重组工作在2005年初再起波澜。未能将广发证券收入囊中的中信集团此次向其抛出了诱人的橄榄枝。
消息显示,中信集团将出资50亿-60亿元人民币收购华夏证券股份。收购后,新公司将同时使用中信和华夏两块牌照,公司名称中也将保留华夏字样。 作为国内最早的三家全国性券商之一,华夏证券因国债回购失败、自营业务亏损和挪用客户保证金等问题,继南方证券后也陷入破产危机。2004年6月,北京市政府宣布全力挽救华夏证券,并且确定了引进战略投资者成为第一大股东的重组方案。9月,华夏内部消息称,华夏正在与中国建行旗下的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秘密谈判。据未经证实的消息,信达的出资额有可能达到20亿元,北京市政府还将通过北京市属企业注资20亿元。 然而,在2005年1月7日北京市政府召开的华夏证券股权转让会议上,之前的“热门”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没有出现,而由中信集团与华夏证券参会商谈。 中信集团有关人士透露,此项收购最快可能于1月20日开会宣布。但截止到记者发稿日,依然没有得到相关单位对此消息的证实。1月21日,因公布了大幅预亏公告而一度跌停的中信集团旗下证券公司——中信证券(600030)以5.49元的价格收盘,涨幅达3.98%。 一位了解华夏内情的人士向《商务周刊》直言:“中信集团已经拥有证券业务,在控股华夏后,机构、人员尤其是高层人员的调整不可避免。因此,对于华夏内部而言,更希望由信达这个外行来领导内行。” 2004年2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财政部上报的资产管理公司目标考核责任制方案,资产管理公司完成资产处置任务后将向商业化方向发展。随后,汉唐、恒信等多家券商分别被信达、华融等资产管理公司托管,这为信达入主华夏提供了政策支持。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选择并购方的主动权并没有掌握在华夏手中。该人士透露,目前中信收购华夏的具体方案被华夏内部列为高度机密,仅是最高层知晓。尽管如此,“华夏证券对并购方案只是处于服从状态”。 东方高圣投资顾问公司冀书鹏对《商务周刊》分析到,目前券商竞争非常残酷,北京市政府肯定不希望过两年又要再度考虑重组华夏证券的问题,在中信没有出现之前,北京市政府只能被动接受信达的入股;但根据目前的情况,中信无论是从资金还是业务规模上都比信达实力雄厚,也是目前市场惟一能承接华夏这么大盘子的公司,因此更能赢得政府的支持。 冀书鹏强调:“中信要入主华夏,不可避免地会走高层路线,以便打通操作环节。但此次并购发生在两个平等的主体之间,支付方式、支付价格都将是市场化的。” 作为国内惟一一家拥有全部金融牌照的公司,中信集团旗下囊括了证券、银行、期货、信托等金融业务。中信证券是实施核准制后上市的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2003年末其净资产超过54亿元。中信证券自诩的不坐庄、不跟庄和不操纵股价的“三不”政策,虽然因为近年来股市的低迷影响了公司盈利收入,但也在券商危机频发的情况下保持了“清白之身”,并由此具备了行业整合的实力。2004年4月29日,中信证券占67%股份的中信万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揭牌,9月2日,中信证券又发布拟正式收购广发证券部分股权的公告。虽然这一纯市场化的收购行为最终因广发证券内部员工抵制未获成功,但当时中信证券曾公开表示,还将适时继续实施收购计划。 不过,从资本实力、业务规模和业务范围以及经营网络上看,中信证券不仅与国际投行们相距甚远,就是与国内的老牌大券商也存在差距。2005年1月17日,中信证券公告称,预计公司2004年的净利润实现数与2003年同期相比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下降幅度预计将超过50%。在券商行业开辟第二个战场,成为中信集团做大证券业务的必然选择。华夏证券算得上一个不错的选择,现有27家分支机构及90家营业部网点遍及全国。有业内人士称,如果要在全国排出前20名优秀的分析师,华夏证券研究所会占到10名。另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004年11月底,华夏证券的经纪业务共完成交易总量6684.39亿元,在各券商中排名第4。 把中信集团在券商行业内的突飞猛进放到券商大整顿的背景下,意义则更为深远。券商的问题以及救赎,是2004年中国证券市场最热门的话题。虽然前两三年也有券商全行业亏损的局面,但并没有如2004年这般引发一场资金链危机。这场危机的深层次问题在于券商畸形的资金融通方式、不够规范的业务运作模式和狭窄的盈利空间。而那些激进型的综合类券商以及资本金偏弱的地方中小券商日子显然更加难过。 从2002年起,央行先后向鞍山证券、新华证券、南方证券发放了15亿元、14.5亿元及80亿元的再贷款。根据对130家券商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1-10月净利润总额为-37.7亿元,净资产收益率行业平均值为-3.1262%,营业收入行业平均值为1.66亿元,而净利润本年累计的行业平均值则为-2908万元。有问题的券商关闭不了,监管部门的加强规范管理推行不下去,在生存线边缘的券商又难以依靠自身力量来解决问题,而随着实现WTO的倒计时,更强大的竞争对手将要进入这个市场,这就形成了当前券商行业最主要的困局。 随着管理层一系列加强监管的措施在2005年的全面落实,一批问题券商被迫“关停并转”很可能集中显现。1月5日,云南证券清算组发布公告称,云南证券因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数额特别巨大,被证监会责令关闭。这是在2004年就被托管、处罚的众多券商中首家被关闭的券商。1月20日,中国证监会首次发布立案侦查令,对德恒、中富、恒信、闽发、南方、云南、汉唐、辽宁等8家券商立案稽查,并且掀起整个券商行业的审计风暴。分析人士认为,当前中国股市实际上是在间接“推倒重来”。既然要“推倒重来”,那么有些机构就一定会被“推倒”。综合当前形势分析,证监会显然有意先“推倒”问题券商。 一家投资公司的分析报告认为,能养活131家券商的市场,每天交易量应该在600亿至700亿元,目前每天不足200亿的成交状况,仅可以养活大约45家综合类券商。由此可见,券商行业未来的发展格局——几家大的综合性券商以及部分经纪券商同时活跃在市场上,已是清晰可见。对于那些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问题券商们,可以自救的时间所剩不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