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中国经济周刊》2005 > 正文
 

美国人给我们上了贸易课(3)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9日 11:07 中国经济周刊
  对此解释,《中国经济周刊》也采访了国内期货界人士的看法。对于美方所说的“程序”,大家都认同;但对预测结果“不完美”的原因,则持有不同看法。一些人认为预测不准可以理解,但持相反观点的人依然坚持是“人为”因素所致。

  某研究人员就“举例”说,现在美国农业部就又在“故伎重演”,开始寻找新的炒作题材,力图“扭转”连续下跌半年来的大豆行情,保证美国大豆继续“卖个好价钱”。如20
04年8月,美国农业部月度报告意外调低美国大豆产量数据,原因是预测美国要发生早霜,大豆价格止跌回升;2004年11月份,美国大豆的上市季节来临,全美大豆收割完成了87%,路易斯安那州更完成95%。美国农业部又打出了“大豆锈病牌”,正式发布消息说,“已证实在路易斯安那州的两块测试田里发现大豆锈病,这种检测结果令人关切”;随后又说,路易斯安那州三个地方以及密西西比一处检测大豆锈菌病作物结果呈阳性,同时美农业部动植物卫生检测中心,也声明从路易斯安那和密西西比采集的样品中,锈菌病检测呈阳性等等。

  在此类消息刺激下,CBOT大豆价格摆脱半年多的下跌趋势,重新开始反弹行情。

  “从国际市场竞争角度看,美国农业部的这种做法无可指责,因为作为政府,利用市场游戏规则保护本国农民利益,天经地义。”,国内市场人士评价说。

  对于美国农业部聘请“外脑”预测农产品产量、需求量等数据的做法,该人士认为是“高招”。“从追究责任角度说,谁预测谁负责。所以美国农业部只管发布,对准确与否没有直接责任,更可避免人为操纵等嫌疑”。

  因此他建议,中国政府也可以借鉴美国农业部的这种“市场化路子”,很多关系国际市场、国际贸易的基础数字统计,“外包”给市场性机构或公司。

  据了解,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初步确定,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承担大豆行业的产供求等统计和发布。(具体内容见后面文章“‘中国数字’依然难产”)

  辅文:

  国际定价权不是“争夺”来的——中国为何不打自己的“数据牌”

  就在国内各方、包括媒体纷纷就美国农业部的数据真实性而进行怀疑和指责之时,国内也有人发出了不同声音:商场就是战场,贸易就是和平时期的国际战争,“兵不厌诈”古今中外通用,在合法范围内争取和保护自己利益,这就是市场的游戏规则。

  市场价格从来都是由供给和需求双方因素决定的。中国作为全球大豆第一大进口国和需求国,完全“有资格”发挥自己的“需求方”影响力,左右市场价格;目前之所以被动接受由美国单方面主导的国际价格,原因在于我们缺少必要的“手段”,即利用市场游戏规则,打出中国自己的“需求牌”和“数据牌”。

  事实上, “需求牌”、“数据牌”目前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市场市场价格的最有力的因素之一。如美国CBOT的大豆价格、NYMEX(纽约商业交易所)的石油价格,LME(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铜价格,这些全球定价中心的每一种商品价格的未来走势,都将“中国需求”、“中国因素”列为首选因素之列。中国需求量的每一次细小变动,都会导致这些国际定价中心价格的“上蹿下跳”。

  “但可悲的是,这些本可以在国际市场上体现中国影响力、实现中国参与国际定价权梦想的中国数字,大多不是来源于中国自己的正式发布渠道,而是由其他国家或机构统计发布的。结果,中国‘数据牌’成了其他国家和投机者打击中国的武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期货界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如目前对于中国大豆需求量、进口量、库存、产量等基础数据,中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统计口径和发布渠道,更找不到权威的、全面的数字;而美国农业部和大豆协会,每周、每月定期向全球公开发布行业报告,不仅公布美国本国数字,还有全球主要产区和需求地的数字。更不可思议的是,中国自己都没有的大豆需求量、产量和库存等数字,美国农业部和美国大豆协会统统都有,并成为中国大豆加工企业主要的参考依据。更有中国企业抱怨,他们如果想向国内海关部门了解大豆进口的有关信息和数据,必须花钱来买。

  “国内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为了蝇头小利而互相封锁消息;而美国则大方的免费向全球提供一切数据。结果可想而知,不仅中国企业、甚至是全球市场都被美国人牵着鼻子走,”上述期货界人士评价说。

  这也许正是2004年中国大豆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但反观国内反应,对于危机的反思除了对美国的指责外,更多集中在了对于国际定价权的讨论上。“争夺国际定价权”几乎成了2004年中国财经媒体的热门话题。即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大豆需求国,必须改变目前由美国单方面制定国际价格的现状,中国也应该拥有部分国际定价权。

  “中国媒体对于国际定价权过于敏感,把一个市场话题政治化,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受邀出席美方媒体见面会的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国际定价权不是可以争夺就能得到的,它是市场自然形成的。如果你的市场做得够规模,市场份额够大,那你自然就是国际市场,就是定价中心,市场参与者也会认可你。但是如果不做市场,永远也成不了中心。”

  因此,他认为,目前CBOT大豆交易的历史、规模、规范和市场认可度等都是世界一流的,成为国际定价中心是市场的必然选择。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货尽管发展得不错,但何时能为为国际定价中心,仍需要一个发展过程,需要国际市场参与者的选择和认可。

  “其实,中国对于国际定价权的期待,并非痴人说梦。”前述期货界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市场炒作的就是信息,尤其是数据信息。因此,中国参与国际市场定价权的漫漫长路,可以从启动和掌控市场数据发布权开始。连国际炒家都一本正经地将中国因素作为其炒作题材,国内相关部门却对手中拥有的‘武器’视而不见。”

  配文:

  “中国数字”依然难产

  “信息不对称、过于依赖美国农业部预测数据,而该数据又往往不准确,这是导致中国企业吃亏、直至发生大豆危机的最重要的原因,”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曹绪岷会长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但既然美国农业部数字不准确,中国企业为何还要以此为判断依据?曹会长回答“因为中国没有自己的数字。”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大豆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美女财神
怦然心动柔美情怀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