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未带来市场地位 中国力争铁矿石谈判话语权(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5日 11:11 《全球财经观察》 | |||||||||
谁来整合采购乱象? 以宝钢为首的中国钢铁企业已参与到铁矿石价格谈判中来,但在价格主导权上,还没有取得实质进展。日本、欧洲在谈判中是一个团体、一个声音、一个意志,而中国的声音有
与中国钢铁业集中度不高的现状相对应,铁矿石采购供应体系也呈现过于分散的局面。从事矿石进口的,包括了一些过去从未接触过矿石进口业务的小贸易企业,看到铁矿石贸易利润空间大,也匆匆忙忙进入。这些小企业更容易进入一些规范程度不高的市场,比如印度。因此这种混乱无序的情况在印度体现得尤为明显。 “品位”不高的印度铁矿石2004年上半年进口到中国的到岸价要比均价高出30%,到第三季度竟报出每吨84.12美元的高价。而世界上公认的最优矿澳矿同期每吨到岸价不过42.74美元。其中原因便是国内企业分散地到印度参与矿石竞价,互相之间形成竞争,自己把价格抬高了。而且由于这种采购在时机和节奏的把握上毫无章法,致使物流能力跟不上,连带把运输业的要价也拉高了,运输成本的上涨又助长了铁矿石的到岸价。全国主要港口的铁矿石库存居高不下,这些压港库存主要来自印度。 中国对铁矿石的新增需求短时期内释放得过于强烈,致使国际市场一时无法看清中国需求的总体轮廓。据钢铁研究总院工程师东涛说,中国到底需要多少铁矿石,他们也是心中无数。 那么,谁来整合当下的乱象?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能做的,不是牵头,只是协调而已。”董志宏这样定位钢协在这场谈判中的作用。冶金规划研究院的副院长李新创也表示,这其中政府背景很弱,主要是企业行为。国家既已给予各企业自主进出口权,钢协就无法再以强力约束它们。 商务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马宇认为对绝大多数商品而言,国家不宜多管,但铁矿石国家不宜放任。为保障价格,保障资源供应,国家应当在铁矿石进出口方面统筹安排。他同时指出,国家并不是唯一起主导作用的力量,这将是一个国家与企业的联合体,毕竟还要以市场化为标准。 问题在于,如果诚如董志宏与李新创所说的,钢协不能起有力的作用,谁来代表国家统筹安排?东涛在接受《全球财经观察》采访时表示,国资委、发改委、钢协与企业之间,有必要恢复上下级的关系。 日本、欧洲的钢铁业发展早期,也曾经历中国现在的局面,但当集中度提高、强势企业可以控制市场以后,对上游铁矿石价格的谈判力就增强了。在中国,尤其在目前产业集中度不高的现实下,要得到与日、欧同等的谈判力,就要一方面以巨大的需求量为筹码,一方面强化体制政令上的统一。 东涛强调说,给铁矿石以特殊对待是恰当的,因为它是战略物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