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中国经济周刊》2005 > 正文
 

外贸坏账率居高不下 信用监控防范欺诈刻不容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 14:30 中国经济周刊

  ★文/李敏

  2004年岁末,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向外界透露:全年进出口贸易额将历史性地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成为继美国、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大国。同时,一大批原来没有出口权的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也获得了出口权,这些富有活力的企业成为出口快速增长的新力军。

  然而,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国人不得不正视这样的一个现实: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坏账率至少在5%以上。换言之,2004年我国新增加250亿美元左右的海外欠账。如此巨额的海外欠账犹如一颗定时炸弹,让人不能有一刻的安宁。最让人惊心的例子就是四川长虹,从2002年起,四川长虹在美国遭受代理商的大额欠款,高达42亿元人民币的应收账款将四川长虹拖得疲惫不堪。

  “坏账率”居高不下

  “坏账率”—这个潜伏在经济体系中的致命隐患,所有企业都唯恐躲之不及。但是,这个经济毒瘤正在悄然无声地侵蚀着一个个富有生命力的出口企业。

  资料显示,中国出口企业的海外应收账款至少超过1000亿美元,相当于2004年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一,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年均150亿美元的净值增加。从地域来看,出现海外欠账的地区范围也呈现“遍地开花”的趋势。国内发案地区由以前集中在沿海大城市、经济特区,转而向内地省份、中小城市以及缺乏外贸经验的地区和公司转移。拖欠我国货款的不但有发达国家,甚至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卷入其中。究竟什么原因造成近年来海外欠账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专家指出,在竞争激烈的世界商海中搏击,缺乏信用监控体系常常是发生海外欠账的导火线。中国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中只有11%建立了自己的信用监管体系,而这11%当中又有93%是具有外资背景的跨国企业。虽然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逐步确立,大家也都懂得信用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但是到目前为止,很多公司却往往忽略了对对方的信用调查。

  国内企业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海外欠账的风险和成本。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着好大喜功的心态,往往认为能把订单签下来就是做成生意了。殊不知,在风云变化的国际贸易中,签订单只是第一步,真正存在风险的却是货款的到位与否。

  另外,结算方式也成为一些海外企业拖欠货款的“天然屏障”。中国的出口企业以前一直以L/C(信用证)为主要结算方式,这种基于银行信用的结算方式非常安全,但要求加收国外进口商5%的手续费。因此,为了降低成本,越来越多的进口商开始要求使用O/A(记账)或D/A(承兑交单)方式。这两种结算方式现在已经占总贸易量的80%左右。使用O/A或D/A作为商业信用,虽然节省了进口商的成本,却加剧了出口企业的收款风险。

  [1]  [2]  [3]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外贸坏账新闻 全部长虹巨亏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