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险制度等待央行进行定夺 出台尚需时日(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9日 12:43 《全球财经观察》 | |||||||||
央行的现实难题 存款保险制度的正式推出对于中国金融改革的意义举足轻重。
一直以来,中国实行的是隐性存款保险制度,覆盖的范围包括银行,以及证券、信托等非银行金融领域。因此,无论是剥离四大银行的不良资产,还是向它们注资,亦或是向被关闭金融机构提供再贷款偿还私人债务,都可看作是政府为国民提供了一种变相的“存款保险服务”。 最近两年券商、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问题层出不穷,金融系统累积的风险提高。据估算,券商仅挪用保证金部分就高达2000多亿。尽管最终的支付方式可能有所不同,或是国家财政注资,或是地方政府输血,或是发债,或是央行再贷款,但专家估计,总计2.54万亿元的金融业改革成本大部分还得由国家财政负担。此外,保守估计,中国金融业还需要注资至少1.2万亿元。两者相加,财政若要为金融业坏账埋单的话,至少需要3.7万亿元。 连续发生的金融机构风险和金融机构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终于让管理层痛下决心。从现实情况来看,填补“问题金融机构”的“财务窟窿”主要手段是通过央行的再贷款融资,地方财政担保偿还。比如,德隆已被华融托管,尽管厘清德隆的债权债务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但德隆所留下的巨大损失仍将由国家财政来埋单。在这个问题上,央行的再贷款职能受到了业界的诟病,毕竟德隆是一家民营机构。有专家指出,央行再贷款本质上也是公众存款,随着金融机构股权多元化的发展,则会出现公共资金为私营甚至外资金融机构承担风险的问题,德隆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 央行行长周小川也明确表态:“对于问题金融机构,采取政府救助的做法虽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护存款人利益,但也引发了严重的道德风险,同时主要依靠中央银行资源来处置倒闭金融机构,不仅会削弱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能力,而且将直接或间接导致通货膨胀。” 而让央行更加头疼的是,付出去的再贷款基本上有去无回。虽然名义上央行救助有地方财政做担保,但据张建华向《全球财经观察》透露,“除了广东省之外,几乎没有地方政府向央行归还贷款。用央行的钱解决地方问题,大家都觉得天经地义,所以央行还要面对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 “建立显性存款保险机制比隐性的保险机制更有力,更加能够维护金融的稳定运行。”张建华反复强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谢平也撰文指出:“建立相对完善的正向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约束作用的存款保险体系,是中国金融安全网建设的长远目标。” 这种俗称为危机银行“埋单”的制度将由国家法律规定,存款性金融机构都要求参加一种存款保险。一旦这些金融机构面临支付危机或破产,就由存款保险机构(银行)给存款人支付一定限度的存款,以维护存款人一定的权益。 最早设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是美国。1934年,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作为全球最早对银行存款进行保险的政府机构开始运作。从那时至今,全球已有122个国家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 在中国,对于是否有必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问题,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管理层的态度也发生着转变,从开始的存在争议到目前一致认可。“中央测算成本之后,发现这样的成本更低,我们现在是要花钱买制度,但是钱要花在刀刃上。”参与央行存款保险制度设计的一位人士指出了其中的原因。因此,虽然1997年央行即成立了专题研究小组,但直至今天,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才进入加速快车道。 联系记者shumei@gfo.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