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中国GDP增长与宏观调控 > 正文
 

调控之重:温州老板酝酿迁徙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31日 06:47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周帆 发自浙江温州

  2004年末的温州,一场轻柔的雨加雪姗姗掠过温州,给这个十年来难得的暖冬添了些许寒意。恰如这偶尔轻寒的天气一般,此时的温州企业也深深地感觉到了来自于宏观调控的冷峻。

  与此同时的温州之外,旨在降温的宏观调控政策正有条不紊地持续推行。“原材料价格涨飞了”

  “我们行业今年像我这样能够保本继续盈利就算不错了。”

  余荣华,一位40多岁的温州瑞安商人说,“今年赚的那么点钱和没有赚没有区别。”

  余荣华是瑞安私营企业浙江联大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大化工”)董事长兼总经理,该公司是国内生产硝酸钾的第二大企业。“今年我们生意不好做,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我们冲击力很大。”余老板说。

  硝酸钾主要原材料是硝酸铵和氯化钾,“这两项价格都比去年翻了一番,三四月份的时候,硝酸铵进口价为1035元/吨,国内产品价为800~900元”,“而今年年底,进口价格已经上升到2000元/吨,国内产品价格1800元/吨左右。”

  作为中间产品生产商,之前,大多数此类化工企业都与上游企业签订了一年合约,对该年度供货价格都有约定。联大化工的最大客户是电视机玻壳生产商旭日玻璃有限公司。年初的时候,他们已经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签订了硝酸钾3000元/吨的供货协议。

  “我们的成本大幅度提高,可产品的价格已经限定死了,利润空间急剧缩小。”实在捱不下去了,余荣华后来和客户协商,好歹将出货价格调升了500元左右。

  据悉,目前国内硝酸铵和氯化钾大部分依赖进口,这些硝酸钾生产企业只能通过中化(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农(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两条渠道获得进口原料。从去年年底的粮价攀升,到今年年初的宏观调控、国际运价的提高,“还有一些企业利用垄断性资源的人为操作”,都从各个方面拉升了相关原材料的市场价格。

  “我们通过中化、中农买氯化钾,交了钱,拿了货,但是拿不到发票。他们说明年(2005年)再给我们。”余老板双手摊开,对记者说。

  “据说,今年发改委核定的氯化钾市场销售价为1570元每吨,而进口价格早就超出这个水平了,所以他们只有明年再给我们,这样就符合发改委核定的2005年价格。”

  更惨的是,国内其他原材料生产企业也跟着这一浪潮哄抬价格,“甚至还有一些企业囤积原材料,囤积几十万吨。”“一提固定资产投资,银行就怕”“原材料涨成这样,我们自己也要想办法压缩成本了。”

  为了缓解生产压力,联大化工年中的时候开始着手技术改造,自己动手,生产硝酸替代硝酸铵。据悉,尽管可以使成本下降三分之一,这项技术改造却要花掉余荣华1000多万元。“我们需要保证一定的流动资金保证企业正常运转,1000多万元不是一个小数目,需要外来资金的援助。”

  而在寻求外力帮助时,余荣华遇到了另一个困难。“我们去找银行,只要一提固定资产投资,银行就怕。”

  据他了解,此次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下,相关部门被要求严把信贷投放和土地供给两个闸门,提高建设项目市场准入标准,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等。

  联大化工的银行贷款计划落空后,只好另寻他路,“自己有一点老底,还有民间资金的帮助”。尽管如此,联大化工还是不得不放慢了技术改造步骤,本来是可以2~3个月完成的计划,现在预计2005年才能完工。

  谈到资金问题,另一位温州老板黄顺禹也有同样的感慨。

  “以前我们做项目,自己拥有30%~40%的资金就敢上了,一般银行会提供另外60%~70%的贷款,今年,没有90%的资金想都不要想。”而幸运的是,温州地区现在有丰富的地下钱庄可以帮助企业暂渡难关。另外一位作塑料生意的瑞安商人介绍,小数目(100万元以下)的投资他们一般都会先求助于“朋友”,只有大批量的贷款他们才会想到银行。

  其他地方的同行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据余荣华介绍,山西文通集团下属两家子公司今年倒闭了,湖南一家业内颇有名气的公司也被迫关门,还有浙江富阳的两家。“贷款问题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我们要去外地办厂”

  今年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他从瑞士引进的一个机械生产项目流产了。因为地价太贵,从最开始40万元每亩到现在的80多万元每亩,“我们根本承受不起那么高的成本。”黄顺禹说到此事的时候,语气低沉。

  据介绍,该项目引进需要非常多的土地投入。黄顺禹当初也准备购买4.5亩工业用地,而就在两个月之内,当地土地价格从160万元每亩涨到380万元每亩以上,“现在还在涨”。

  贷不到款,土地价格又在上涨,压力之下,一大批温州商人甚至选择到其他省市去办厂。据记者了解,江西鹰潭今年大约有100家温州企业搬过去;江西怡村,还有新余,也搬进了100多家温州企业。“今年搬过去的这些企业大多数都是由于土地限制问题。”余荣华说。

  “我们也打算明年在江西开子公司,规模比这边更大。”余荣华向记者透露,江西地价比较便宜,大概3万元/亩,他们也已经和当地谈了100多亩地的合同,已经差不多了。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宏观调控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