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行业专题--电力 > 正文
 

电力与粮食问题的共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 11:16 中华工商时报
  电力与粮食问题的共性

  王晓鲁(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电力供求波动和政府调控之间的关系。我想这是一个挺值得研究的问题。前几年是电多了,所以不让上电力项目,忽然之间变成了电力短缺,短缺的情况下各地纷纷上电,上电
的结果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又有过剩的趋势,下一步又可能会出现过剩。在电力供求之间的大起大落波动过程中,政府调控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我觉得以往的历史经验是从多个行业上反映出来的情况都有共性,政府调控在解决供求波动上往往会出现问题。我想举一个粮食供求的例子,粮食跟电相差非常远,但是有几个共同的地方,一个是需求弹性小,是比较刚性的。再一个共同点是供给的周期长,当市场出现波动时,粮食种出来至少要一季,它对市场的响应要有一个滞后期,电也一样。上电的项目,从电厂的设计、建设到投产、到发电,也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滞后期,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有相同之处,所以我谈一下粮食的问题。

  前几年粮食就出现了大起大落,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一直到90年代中期这段时间里粮食价格基本上没有动,由于通货膨胀,实际粮食收购价格是下降的,当时是政府定价、政府收购。结果导致90年代后期出现粮食短缺。在应对粮食短缺过程中,在90年代后期有一个连续三年粮食收购价格提高了50%以上,当市场上粮食价格已经在往下掉的时候,国家收购价格还在往上提,结果造成了90年代末粮食的大量过剩。紧跟着又出现了三项政策,国家搞保护价格,顺价销售,而且各地粮站都要买粮食,又不许私商插手。造成的结果是那边粮食价格提了,但实际上农民没有拿到,大量中间漏失,但是高粮价还在继续刺激农民多种粮食,这个情况也持续了好几年。这一系列的问题、一系列的漏洞造成粮食产量大幅度波动、粮食价格大幅度波动。

  90年代后期粮价低的时候远远低于国际市场,高的时候也远远高于国际市场,波动幅度是大于国际市场的波动幅度的。大幅度波动最主要的因素是政府调控粮食价格。两种情况,一种对市场波动反应迟钝,缺乏反应。另一种是当迟钝的反应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变成过度了。这两种不同的行为交替发生、交替出现。政府调控原意是为了运行经济周期,减少波动,为了实现供求平衡,但是实际导致的结果是扩大了供求之间的波动、扩大了经济的不稳定。回过头来看电力市场出现的情况,恐怕很多方面是有共同特点的。这也是一个观念的问题,就是国家控制电力价格,而且电力企业存在大量的垄断,同时还有

  一点不同的是,现在电力投资主要部分是在各级政府,民间投资进入这个行业是相当少的,因此电力投资本身又受政府行为的影响。政府老在看短期的事,今年政绩怎么样、明年政绩怎么样,中央调控看的也是短期,地方政府的政绩考虑更是短期的,这种情况下,它对未来电力市场的均衡发展就非常不利了。

  要说改革的话有两个方面要考虑,一个方面是在现在的情况下,当政府还在调控的情况下怎么解决合理预测、减少市场波动,怎么避免大起大落,少的时候出现严重短缺,多的时候一下子大量过剩,怎样来避免这样的情况?怎样建立科学预测,怎样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决策。再一个,怎样把政府决策转向市场决策,把政府调控转向市场调控,我认为在电力这个领域里是完全可以引进市场调节,完全可以把改革迅速地往前推进的。

  顺便讲一下电力需求弹性和统计数据的问题,这里也涉及到政府调控。政府调控就要依据统计数据,要看今年经济增长率怎么样、电力投资多少、发电能力增长多少,但是这些数据有的时候会产生严重的误导。当时1998年的经济增长率统计局搞成了7.8%,而1998年那一年我计算的结果增长率在3%到4%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依据7.8%肯定会产生反效果的,后来用一系列的手段来刺激需求,因为你在放松时没有放松,还在紧缩,原因是你的数据发生了重大误差,没搞对,在电力上可能也有同样的情况,这是需要注意的。我们需要统一数据,90年代总的情况公布的增长率高于实际增长率,但是这两年的情况是反过来了。去年、今年的增长率9.2%、9.3%是不是挡得住我非常怀疑,用9.2%、9.3%作为依据来考虑电力的问题来做决策很可能是要导致失误的。

[上一页]  [1]  [2]  [3]  [4]  [5]

  系列报道:

  中华工商时报:也说电力与国民经济发展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电力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