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东
两会结束没几天,央企再度上演“地王抢夺战”,引发恶评无数。18日下午,国资委终于扛不住舆论压力,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国资委明确提出,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外,还有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正在加快进行调整重组,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
其实对于央企投资房地产市场,国资委曾经多次发表过意见,态度不可谓不明朗,比如年初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对出席“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的央企负责人发出警示,要慎重进入房地产、期货和股市等高风险领域;同时,2010年进入央企负责人第三个考核期,央企负责人也迎来新的业绩考核办法,按照新办法,央企从事非主业投资所获收益都将减半计算,更看重资本成本的EVA(经济增加值)指标也被引进考核,占据了40%的权重。而在今年1月7日国务院更是颁布了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国十一条”文件,明确要求“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国有大企业的房地产投资行为”。
但央企们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个又一个的央企地王诞生。央企为何如此“凶猛”?很多理由被假设,很多原因被挖掘,不外乎以下几点:房地产市场暴利,央企也是企业,需要追逐利润;央企手头宽裕,在与民企的竞争中有低资金成本的优势;房地产市场直接关系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制度不改,楼市不会倒,看清了这一点,本就是同根生的央企自然胆子更大。
理由已经很充分,对于企业而言,笔者觉得没有太多批驳的意义,企业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商业上必然都会有严肃的考虑。核心的问题还是在于从源头上去梳理这个问题,就是央企有没有必要进入这个市场?
对于国资委前不久关于加快央企酒店业分离重组、提高集中度的要求,我就百思不得其解,分离固然不错,但我们还有以酒店业为主业的央企!无论如何这与“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
同样,昨天的发布会提出78家房地产非主业的央企要有序退出,但我们还要看到依然有16家、逾央企总数十分之一的央企主业竟然是房地产!难道房地产央企能够实现“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能有助于推进昨日国资委发言人所说的“搞好国有企业,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看,无异于南辕北辙。
一切的一切还是在于央企该不该参与到酒店、旅游、商业、地产之类一般性竞争行业中来。“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不能简单地画等号于什么行业都要插一手。
1999年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调整国有经济战略的决定有一个定位:“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骨干企业”。怎么看,酒店业、房地产也都与上述行业无涉。如果一定要说房地产是公共产品,那必定也是指其中的保障性住房。如果央企能够以保障性住房为主业,那倒是善莫大焉。而真正应该大举投入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行业,我们看到的却是被急急地推向市场和资金的捉襟见肘。
所以,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央企的主辅分离,不在于78家央企有序退出房地产市场的眼球效应,不在于“总理说了算还是总经理说了算”,而是我们的央企究竟应该干什么?(作者系本报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