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5日02:32 新浪综合

  【解局】12万算高收入?你站住,把话说清楚

  来源:微信公众号 侠客岛

  干岛叔这一行的,有时会陷入矛盾。新闻报道一直跟时间在赛跑,你要抢第一时间落地,但有时又不能抢太快,在基本事实尚未明确的时候贸然下定论,最后很可能自己栽坑里了。

  “让子弹飞一会”,昨天某媒体的“国家规定,12万年收入是高收入人群,要加大这个群体个税的征收力度”的消息,在朋友圈引起轩然大波。今天,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专家,以及一些媒体已经辟谣。

  其实,官方文件没有规定高收入人群的划线标准,年收入12万元是自行纳税申报的规定,在2005年就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2006年起施行10年了,并不是什么新鲜事。12万只是一个自行申报个税的标准,包括了个人所有年收入,如工资、劳务所得、稿费等等(具体名目可见文末)。

  不过,这“自行申报”效果怎样?从朋友圈的“诧异”来看,很多人头脑里没这个概念。

好一个“乌龙”好一个“乌龙”

  不合理的税制

  中国现在的个人所得税征收还是挺粗放的,行话叫“分类所得税制”。也就是说,是以个人为单位征缴的。那国家怎么了解个人的收入信息呢?最基本的就是“源泉控制”,让你的工作单位代扣代缴。这个倒是稳定,但存在很大的遗漏。

  比如,很多年前,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还是老老实实上班,靠攒工资生活,但现在,大家的收益更加多元,除了工资收入外,还有很多比如理财投资、房屋租赁、炒股、写稿等收入,按规定这些年收益如果超过12万,就要自行申报,但这种依靠纳税人的自觉的征税方法,结果是形同虚设。

  很明显,分类所得税制暴露很多问题,比如,它没有综合考量一个人的实际纳税能力。这些年不少人依靠炒房发了财,但我国现在个人信息系统建设还不健全,存在不少壁垒。如果仅从“源泉控制”,那很多人的工资收益并不高,纳的税也少,这明显有违“量能纳税”的原则。又比如,以个人为纳税单位,没有考虑家庭的实际生活负担,如果一家五口人,就一个劳动力,又还房贷又养老,那个税对这个家庭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这明显有违“税收公平”的原则。

  这恐怕也是朋友圈里大家纷纷揶揄的原因。12万的年收入,就全国的平均值来说,应该是较高的,但因为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啥事一平均就会掩盖很多问题。12万的收入在三四线小县城,可以活得优哉游哉,但在北上广深这种大城市,真不算什么。生活成本本来就高,外加房贷、车贷、孩子上学、老人看病,吃请应酬等等,再一传闻说要加大对这类中产人群的个税征收额度,那还不是“雪上加霜”。群情激奋,也是情理中的。

在税收上要保护中产阶层在税收上要保护中产阶层

  脆弱的中产

  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是橄榄型的,需要培养庞大的中产阶层,成为社会的稳定器,这个已经成为改革的共识。中国积累了很多财富,但能不能国富的同时也让民富?但这些年不少中产阶层有种剥夺感,收入增长跑不赢物价、房价,勉强买了房,搭上两代人的积蓄和后半生的努力,养儿、养老产生双向压力等等,这都是造成中国现在中产阶层脆弱,极易返贫的原因,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这部分人群的消费能力。

  所以,要在税收上调解,扶持中产。

  有专家提议,可以暂停征收个人所得税。这个建议有点猛了。个人所得税是普遍性的税收,本意就是培养纳税人意识。国外有句话说:人这一辈子两件事躲不过,一是死亡,二是税收。这个建议除了迎合一些情绪外,毫无意义,国家也没有这个想法。

  另外,也有专家建议,既然个人所得税不能取消,那就提高起征点呗。现在是3500,提高到5000,甚至更高,这样不也能保护中产者吗?这也是一个思路,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你提高了个税起征点,对富人来说也是减税了。按道理讲,个税起征点应该根据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率来合理制定,我国以前是800,后来涨到了2000,又到3500,这个标准也已经施行5年了。是不是需要再提高?不过,这个决定必须要经全国人大审议,不是国务院的规定可以改变的。

  但这都是在“分类所得税”框架下修补。

  中国的宏观税负到底是多少?各个口径都是莫衷一是。2015年,官方统计数据是30.1%,但也有专家,比如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他给出的数据是44%,远高于国际平均线38.8%。这个是统一口径的问题,比如是否把社保也统计进去。不过,并不是说税负越低越好,因为国家为了维持再分配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必须维持合理的税负。

  而我国个人所得税覆盖人群少得可怜。作为一个普遍的税种,一般发达国家的个税覆盖率能达到70%,而我国只有2800万人缴个人所得税,覆盖率才2%!因为我国个税采用工作单位代扣代缴,所以庞大的农民群体不在个税征收范围内,同时,很多进城的农民工没有规范的劳务合同,雇佣单位也不会代扣代缴。而更有意思的是,虽然很多企业高管、富人有工作单位,但避税手段多样,比如让国内公司给自己开个低薪,在避税天堂开公司给自己开高工资等等,就能逃避不少个税等,也成为个税的盲点。

  2%的个税覆盖率只能说明我国征税体系的低效率,提高覆盖人群势在必行。

“削富济贫”是税收的原则,以维护社会公平“削富济贫”是税收的原则,以维护社会公平

  急需的改革

  怎么提高?这些年,中国一直在推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改革方案”。也就是说,征税机关首先要对每个人的整体收入情况要有一个全掌握,把该征收的项目都纳入征收范围,既要鼓励个人主动申报,又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纳税人识别号制度,依法做到应收尽收。

  在这么一个大的数据基础上,才能谈税制改革。

  前几天,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里面明确提到:进一步减轻中等以下收入者税负,同时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堵塞高收入者非正规收入渠道。

  “一减一增一堵”,这个思路符合税收“削富济贫”的本质,体现二次分配的公平。至于高收入群体的标准是多少?《实施意见》并没有规定是12万还是多少,所以,我们宁可将其看做是一个原则,具体的标准,还是要建立在更加精准的数据判断上。不顾各地、各阶层的生活生产成本,简单划线,是不负责任的。

  对中等以下收入者减轻税负,从现阶段来说,可行的是增加抵扣税项(现有规定见文末),而且还要可验证、可复核,防止偷税漏税。而对富人来说,可以适时考虑出台针对这个人群的专有税,比如遗产税、房产税等,同时,也要用法律手段堵住富人变相偷逃税等违法行为。但对富人收税,也不是越高越好,不是“杀富济贫”,要鼓励致富,又要讲究公平,税收方面要更积极作为,这方面我们遇到的阻力还是蛮大的。

  “12万”的这个乌龙事件很快会过去。但情绪背后折射的中产者的焦虑,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撇开情绪看,中国税收的低效、不均、粗放等问题,更是深层次的症结,不改不行了。

  文/风清扬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中国房地产摔不起大跟头

以中国房地产目前的体量和金融体系应对内外冲击比较脆弱的弹性和韧性而言,摔不起大跟头。因为那将是巨石坠落、山呼海啸、炉心熔毁般的。对管理层来说,面对复杂局面已别无选择,没有退路。

谁会是中国下一个一线城市?

若干年后,中国城市可能出现类似中国乒乓球队那样的“在世界拿名次容易,在中国拿名次难”的局面。中国的一线,我们假定只能在5个以内。除了北上广深,下一个是谁,我觉得是杭州。

房价上涨或将提振消费数据

未来两个季度内,住房相关消费有望保持强劲;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也可能会在接下来的4~5个季度内对消费产生一定的提振作用。因此,我们预计可选消费的恢复性增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地产降温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负面影响。

个税改革应在房产税改革之后

这几年下来,因为房价涨幅过大,实际上许多人都会发现,干什么工作都不如买套房。因此真正决定财富的,是是否买房,多早买房,买了多少房。要体现财富再分配,应该是让那些持有多套房产的人多纳税。这样才合理,不是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