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各地步入“放假模式”的一周中,“以房养老”和假期调休成为网络舆情中网民参与探讨话题中最多的话题。“科学化调休”成为网络热点,网络至少有470万网友参与讨论。而对以房养老的各种观点讨论,背后是对养老制度创新的信心不足。
科学调休也是民生
“混乱工作模式”引发网友集体吐槽。假期安排“太凌乱”使得互联网舆论呈现了一边倒式的批评。有细心人甚至做了统计:2013年节日和纪念日加起来总共放假29天,但实际法定节假日只有11天,18天都是从周末“借”来的。这样不但没有多休,比去年还少5个正常双休日。
网民认为把假凑成三四天,表面上看放假时间长了,但却是用连续多日的“加班”换来的,很多网友认为这种休假设置不合理,建议应该给一定自主权,尝试一下人性化假期。
微博网友@阿万在微博上抱怨:调来调去叫什么休息?生活规律和节奏全都乱了,对于学生而言,调休后好久都难恢复正常;对于蓝领而言,调休毫无意义,老板不会给他们这么长假期。
科学调休也是民生。放好假,不仅关乎民众的工作生活,更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呼吁科学化社会管理的今天,不仅要化解“挪假式休假”的纠结,其治本之策当然是千呼万唤难出来的“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让劳动者自主选择休假时间,充分享受休假的权利。在全国上下公议民生的大背景下,让群众过一个“不纠结、不折腾”的完整假期是下一步假日改革的最基本要求。
以房养老被妖魔化?
互联网舆论中纠结于此话题基本陷入两个问题的窠臼:第一,传统观念思维定势,微博认证为贵州民族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的网友@蓝东兴认为,“夫妻俩工作一辈子,抚养一个孩子,最终还要以房养老,这问题出在哪儿?”;第二,以房养老不适合国情,如网友@山已几认为:中国老人都喜欢给孩子留点东西,其中房子是最重要资产,怎么可能抵押房子去换取养老?
少数网友表达了和政策解读相近的观点,网友@华容君认为:养老方式多一些,人们就有选择性了,养老事业搞好了,对国家、对人民都能提供正能量。
妖魔化“以房养老”是对养老制度创新的信心不足。养老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民众的不解+舆论的阻力+执行的困难”使得屡次改革都难以获得理想效果,甚至加深了民众对养老金制度的过度猜疑。“政府养老”与“社会养老”必须厘清责任的边界,只有做好了政策性养老的“信心工程”才能构筑社会养老的“希望工程”,两者并行不悖。
以房养老所受到的伦理和心理的双重阻力正是今天舆论所带来的阻力,在乡土化社会中这是正常的民意表达,“以房养老”政策不应因此而放弃前行的动力,只有心理障碍和落实困境的双破除才能让政策达到预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