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津奶粉事件,本来下定决心不再掺和,但还是憋不住说几句,希望不会引来麻烦:
1. 看了@央视新闻 报道,感谢记者和编辑们的劳动。从我个人我观感而言,觉得总体上是事实,因此,我为这些动了第一口奶的当事医护感到脸红。
2. 在发达国家为维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服务的高风险高回报的医护人员,沦落为通过强制推销奶粉或者强制喂新生儿奶粉赚钱,我为这些同行感到脸红,更为这个行业感到耻辱。医改如果只注重解决看病难的问题而不提高医护人员的正当合法收入,让他们去干这种荒唐事,那么医改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3. @央视新闻 对事件本身应该说是环环相扣、平铺直叙,但结尾和微博中带有“白衣天使”、“良心泯灭”等用词的煽情评论似乎不妥,因为这会挑动民众对整个医界的仇恨,让凭技术和良心为患者服务的医护伤心,不利于良性的医患关系的建立。
4. 新闻中关于“奶粉上瘾”、“奶粉影响免疫功能”等,用来煽情当然可以,但最好求证专家和拿出确凿证据,因为目前是偱证医学时代,而官方大V 的影响力又实在是太大,如果这些知识不实,就有可能引起恐慌;如果这些洋奶粉真像“白粉”那样上瘾或者影响免疫力,那么,包括“三鹿”奶粉在内的国产奶粉也会有同样的问题。如此一来,那些因为医学原因无法母乳喂养、或母乳不够、或成长中需要添加配方奶的父母如何是好?
5. 我接受过正规的“母乳喂养”推广培训,关于“母乳喂养”知识并如像网友想象的那样过时,只是对某些学术问题看法不同而已。比如说,从纯学术而言,我一直不认同那种说小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自带了三天口粮不吃奶也可以维持生命的说法。有些人说新生儿包皮环切术不用麻醉,原因是小孩不会感觉痛一样可笑。不痛?也许小家伙无法表达而已。
6. 最后强调,我本人坚决支持提倡母乳喂养,因为其经济和社会价值已经得到证实。但是,绝对神话“母乳喂养”和丑化“奶粉”的言行都不可取,在这方面有过血的教训和官司。
媒体或者个人如果需要引用我的话,请不要断章取义。如果您要拍砖,请仔细读一读之后再拍。我一直认为,微博、微信及传统媒体的伦理底线是:“群众不造谣,官媒别说谎,显摆要有度,争吵不骂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