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养老不是福利 或将再度产业化

2013年08月21日 07:51  南方都市报 

  刘洪波专栏:发展养老产业也要注意保护弱者

  无限杂思    刘洪波专栏

  一个新的产业,“养老产业”正要兴起。我想,这大概应是一个正名,会带来一次观念的鼎革,当然更预示着又一个巨大社会变化的来临。

  近几年,政府举办的养老院有“一院两制”,既提供保底的养老服务,也增加了付费养老的项目,社会养老机构也开始兴旺起来,但“养老产业”的说法还没有出现,甚至连“养老产业”的呼声也不大听到。现在“养老产业”的说法一步到位,算是实至名归吧。

  人们没有把“养老产业”说出来,甚至没有过呼吁,应该是因为囿于养老属于一种福利的观念。一直以来,养老首先是作为福利问题来讨论的,虽然人们已被告知不能指望免费午餐。龙永图还有过“养老不能靠政府”的说法,那并未改变人们的思维,只得到了一致的批驳,更没有人意识到那是“遥遥领先的传言”,实际上具有“吹风”的意味。随着“养老产业”的定名,人们将会习惯养老不是福利、用产业的眼光看待养老。

  人们更将亲历产业化步伐向养老全面推进。顶层安排已经完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覆盖城乡,多样化,释放需求,催生就业,社会力量要成养老“主角”,鼓励境外资本投资。这些都是谋划“产业”的用语,事业一举转为产业,步履坚定。养老作为事业,叫“夕阳红”事业;作为产业,立即成朝阳产业。夕阳和朝阳,形容了不同的前景,是否也表示了作为事业的养老的结束和作为产业的养老的兴起呢?

  人口老龄化在加剧,养老压力在加大,这是显而易见的。数据说,截至2012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预计在2013年突破2亿,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截至2012年底各类老年服务机构为4.4万个,拥有床位416.5万张。养老服务要完善,势所必然。不过,人口老龄化不是不期而至而是可以预知的,养老服务体系为何没有早作完善,是为了使夕阳红事业更夕阳,使朝阳产业更朝阳吗?

  现在,养老产业要大发展。我宁可认为,这是因为老龄社会在筹谋不足的情况下已迫在眉睫,非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则不足以应急。不过,报道中看到有关人士在说这可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而且涉及面广、产业链长、潜力巨大等,是长久之计。这不只是说好处多多,完全值得变事业为产业,应该将养老定性为消费,而且好像养老产业化不是因为对老龄社会筹划不足,而正好是一个胸有成竹的谋划。

  有关产业界人士欣然踊跃之态,已经表现出来。“目前来看,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产业已有所发展,其中以养老社区开发运营为主的养老地产最为集中,这一领域的活跃投资者包括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地产商、保险公司、境内外财务投资者等”。养老产业,地产当先,连外资都对进军养老地产伸出了橄榄枝,还有养老医疗、养老旅游等等,均将发力,养老作为市场的活力很快要显现。

  养老产业朝阳升腾,我看到了老龄人口从“社会包袱”变成“活跃消费者”的转变,老龄化不仅不再是压力,而且成了催生朝阳产业的机遇。当今世界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支出增加、劳动人口减少、社会失去活力大多充满忧虑,而我们却发展出了一个朝阳产业,这是多么强大的化危为机的能力。

  我也想到近几年已不断有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药品、商品、免费体检的忽悠,还有社会养老机构虐待老人也就是养老产业消费者的报道。通过养老产业化把养老金领取者转变成积极、活跃的消费者,固然可如朝阳,但老年人仍将是弱势的消费者,而且是所有年龄消费者中最弱势的。但愿吧,养老产业不会变成消费投诉的热点。

  我们已经经历了住房产业化、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都化得很引人注目。说成果,那是成果非凡;说问题,则叫“新三座大山”。事业变产业,确如魔法,让人颠之倒之,感慨无尽。现在,养老事业再度将化作产业,老龄人口将要以其“养老消费”让投资者获利、让数以千万计人得以就业养家,会出现“养不起老”的新问题吗?会有“新四座大山”的说法吗?而且社会的养老产业化了,“机关化养老”是否将会并轨进来?

  (作者系长江日报评论员)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河南公交车上持刀杀人案已致3死
  • 体育欧冠-沙拉维破门巴神中横梁 AC米兰1-1
  • 娱乐刘晓庆声明公开去年结婚 先生将门之后
  • 财经专家解读:延迟领养老金不等于延迟退休
  • 科技中移动4G倒计时:全年417亿砸向建网
  • 博客朱镕基在中南海的十二年说过什么
  • 读书蒋经国为何启动台湾改革终结蒋家王朝
  • 教育27岁小伙两次退学三上大学为了啥
  • 刘杉:光大乌龙不能变为无头案
  • 忘情:一块钱跨省火车票是怎么回事
  • 叶檀:移民经济让封闭治国成过去式
  • 徐斌:滞胀阴影笼罩着中国经济
  • 沈建光:反思“四万亿”恐惧症
  • 赵伟:世界经济三大核心此消彼长
  • 安邦智库:宏观调控已明确转向稳增长
  • 张五常:打压楼市会导致泡沫吗
  • 齐格:做影视明星需要哪些代价
  • 叶檀:房价高了 温州解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