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蓝天计划:治雾霾需解燃煤之疾

2013年03月25日 05:10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实习记者 李彪 发自北京

  要发展,还是要蓝天?

   其实二者并不是天然的矛盾体。“首都蓝天行动计划”力争用十年时间,使首都大气污染排放总量再下降三成。《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对雾霾的两大成因之一——燃煤消耗(另一大原因是汽车尾气排放)的调查过程中发现,相关部门对此早已有所行动。尤其是供热燃煤消耗,有望在未来两年大幅度削减。

   首都蓝天,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对于经历了多次雾霾天气的首都市民而言,“首都蓝天计划”无疑让人万分憧憬。

   今年“两会”期间,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闻发布会中透露,目前北京正在联合环保部、科技部,着手制定实施“首都蓝天行动计划”,力争用十年时间,使北京的大气污染排放总量再下降三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该计划向北京市科委证实,得到的回复是目前并没有报道计划,而北京市环保局则对于该计划表示并不知情。

   不过,从北京市的环境治理上来看,有专家表示,治理污染,燃煤肯定是其中重要一部分。记者在调查了解北京的燃煤情况时发现,其在能源结构调整中已经开始展开大动作。

  供热年耗煤约500万吨

  近年来,随着钢铁、水泥等重污染企业相继搬出北京城区之后,供热用煤排放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

   据了解,2010年,北京市燃煤消费总量达到2635万吨,北京市政市容委供热办主任王爱民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近几年北京市供热耗煤约是500万吨/年。”

   2012年5月,北京发布的《加快压减燃煤促进空气质量改善的工作方案》提出,到2015年,在原“十二五”规划燃煤总量削减到2000万吨的基础上,进一步削减到1500万吨,相当于五年累计削减燃煤总量1135万吨。到2020年,全市燃煤总量再削减500万吨,进一步降至1000万吨以内。

   这意味着,北京市的供热燃煤也需要同步下降。据2011年12月印发的《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供热发展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显示,2015年,供热用能需求中,煤炭需求为283万吨标准煤(不含电厂发电用煤)。另外,记者从北京市热力办了解到,北京市2010年和2011年供热面积分别为6.8亿平方米和7.0亿平方米,燃煤锅炉房供热比例分别为31%、28%,下降明显。王爱民告诉记者:“根据北京市规划,到2015年底,我们的供热面积达到8.5亿平方米,燃煤的比例还将进一步下降。”

   据了解,北京市的小锅炉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之前基本上都改造完成了,奥运之后北京市主要着手改造区域内的大型锅炉房。目前市区还有一定的燃煤供热,按照改造规划,到“十二五”末基本上就全部改造完成。

   王爱民表示:“到‘十二五’末,城区大型燃煤集中供热锅炉房都基本改成烧燃气,未来北京供热将以燃气和热电联产为主,比例接近80%。”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实际上,北京近几年在供热能源调整方面步伐明显加快,远远超过之前的规划要求。

  天然气逐步替代燃煤/

   北京市热力集团是全北京1700多家供热单位中较具规模的一家,截至2012年12月底,其供热面积达到2.069亿平方米。热力集团宣传部部长张传东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称,原计划2012年底前,热力集团只剩下1个燃煤锅炉房,去年下半年该公司又接收了4个燃煤锅炉房。今年热力集团将把所有锅炉房全部变成清洁能源,2013年底,热力集团所属的锅炉房将全部实现无煤化。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北京市在供热能源的调整上,主要是依靠天然气代替燃煤。“城市供热中以天然气作为能源的比例还是很高的,因此天然气的供应是一个关键问题。”王爱民告诉记者,“‘十二五’末天然气供暖占有比例将超过50%,此外,还有一些热电联产发电厂也需要以天然气作为能源。”

   今年1月,北京市燃气集团对外发布消息,2012年北京市天然气用量达到84.1亿立方米,比2011年的68.59亿立方米,增加15.51亿立方米,增长幅度为22.6%,创历史最高。

   由于冬季供暖期比较集中,对于天然气的需求量也将出现一定时期的高峰,如何保障高峰期的供暖效果将变得较为重要。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今年的供暖高峰期间,就曾出现过短暂的天然气短缺现象。

   记者从热力办了解到,现在进行煤改气的一些锅炉房,有条件的将考虑采用燃气、燃油双燃料系统;不具备双燃料条件的,在改造时可视具体情况将部分燃煤设施暂时保留下来,作为应急备用,以实现燃煤供热平稳地向燃气供热过渡。

   上述知情人士称,一些大的燃煤锅炉依旧保留,这算是一种备用措施,在应急状态下能够发挥一些重要作用。

  热电联产方式的争议/

   北京具有一个相对庞大的热力管网,记者在热力办看到一张类似于北京地铁线路图的热力管网分布图,北京城区内的几大热电厂几乎全部涵盖其中。为何在热力管网中出现了众多发电厂,这就不得不提“热电联产”了。

   热电联产是指发电厂既生产电能,又利用汽轮发电机作过功的蒸汽对用户供热的生产方式。由于存在热能的再利用,热电联产的能源利用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的发电厂或者锅炉房。张传东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从能源的梯次利用上来讲,热电联产是最佳的方案。”

   热电联产在国际上受到普遍重视,被认为是为数不多的能在短期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实际上,我国在相关节能的法律文件中多次提及鼓励发展热电联产,倡导发展热电联产的总体方向较为明确。

   据了解,2011年北京全市供热能源结构中,热电联产的供热比例占到了25%,高于2010年23%的比例。根据《规划》,到“十二五”末,全北京市供热面积和供热方式规划中,热电联产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至27.1%。据业内人士透露,北京市计划在“十二五”时期建设完成的四大热电中心也将并入北京市热力管网之中。

   但是,热电联产需要铺设较长的热力管道,尤其是对于北京市而言,随着热电厂逐渐搬离主城区,通过热电联产的方式向主城区供热,可能需要更多的管道建设投资,同时,由于供热管道相对较长,在热能输送过程中,热能的损耗可能也较多。

   张传东告诉者:“热电联产是最佳的方式,但是也有人会说管网太长,输送起来热能损耗太大,反而浪费能源。”

   王爱民称,供热系统本身具有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越大、越成规模的供热系统,无论是从效率上还是排放标准上都会更高,分散的系统肯定要低一些。但是,热电联产以热定电,首先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电厂,再就是城市的热力管网也要结合实际,不可能建特别大的管网。规模化、集约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但是如果弄一个超大的东西,可能又会遇到新的问题,存在着合理和边际效率的问题。

  能源之困

  “燃煤之疾”短期难解 天然气替代受制于气源不足

  每经实习记者 李彪 发自北京

   近年来,治理雾霾已经成为相关部门积极推进的工作之一。据了解,3月22日,国家发改委曾召集相关环保部门人员和业界专家专门探讨雾霾治理问题。

   从相关环保组织和专家对我国雾霾成分的分析来看,我国雾霾主要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形成,燃煤排放是其中的重要诱因之一。有专家称,以二氧化硫为例,其最大的来源就是燃煤。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雾霾天气在冬季和春季很容易发生,有专家说,将来雾霾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因为污染物的总量下不来。”

   我国是煤炭的主要生产国和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国,2011年,我国煤炭的消费量达到38亿吨。今年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统计公报显示,我国2012年煤炭消费量比上年增长2.5%。骆建华表示:“短期内我国对于煤的需求还是很大,煤耗一下子降不下来。”

   据了解,从2004年开始,国家出台文件要求所有的火电厂安装脱硫设备,截至目前,全国80%装机容量的火电厂都已安装了二氧化硫的处理设备。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在钢铁厂等其他领域要求安装脱硫设施,但是,全部完成依然需要一个过程。

   除了从污染物排放上进行控制之外,对煤炭进行源头上清洁化也是一个较好的办法,这就是清洁煤技术,即集成气化综合循环(IGCC)。这项技术已经相对成熟,能够大大降低煤炭燃烧所释放的尾气,但在我国,只有一些公司在做绿色发电的小范围试点。

   其未能够获得市场青睐的主要原因是成本太高,据了解,使用IGCC进行火力发电,每千瓦所投入的成本是一般发电的两倍甚至几倍。

   今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称,近一个时期以来,光伏、风电设备这些新兴的产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如果能够将光伏、风电等有效利用,会否既解决了产能过剩问题,也可以解决当前燃煤对于大气的污染问题。

   但是,实际调整起来具有较大困难,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效中心主任郁聪告诉记者:“(在供电市场结构调整上)实际上有些是很困难的,比如说风电、光伏,生产电力的成本太高,怎么让市场去接受?除非有大量的政府补贴。”

   骆建华则对记者介绍称,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新兴能源,属于清洁型能源,但是这些能源在利用过程中,也有自身的限制条件,比如风能不稳定,只有在有风时才能发电,所以,它们占的比重依旧比较小。

   近年来,为了缓解燃煤排放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以北京为代表的大型城市,已经在加快推进城市的“煤改气”工程,逐步实现城区的“无煤化”。

   我国天然气的消费量也在逐渐增加。据了解,2012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147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9%。

   今年1月,中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2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预计,2013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将达到165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9%,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将从2012年的5.4%上升为5.8%,但对外依存度也将由2012年的29%上升至32%。

   天然气的大量使用,能否改变我国能源结构呢?对此,骆建华表示:“煤改气对国家能源结构的影响微乎其微。”骆建华之所以下此结论,是因为我国天然气的储存总量并不丰富,如果持续加大天然气的进口总量,又会陷入过于依赖进口的能源安全危机之中。

   骆建华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天然气代替燃煤,主要是供应量的问题,难以满足全国范围的广泛推行。但是,如果只是供应北京等少数城市的天然气,而其周围的地区依旧使用燃煤的话,因为大气是相互流通的,最终周围地区燃煤排放的污染物也会影响这些“无煤化”城市。

   我国想要达到大气的环境容量依旧需要漫长的过程。“(从美国实施《清洁空气法》开始算起)美国花了二十年达到了环境容量”,骆建华称,“我们也至少要二十年的时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专家称近年政府造城卖地拿走农民30万亿
  • 体育CBA总决赛II易建联26+11 广东2-0山东
  • 娱乐旧爱挺人工D奶 婚宴拒请吴宗宪(图)
  • 财经消息称下月起天然气价格将大幅上涨
  • 科技马化腾:运营商应转向数据业务微信不收费
  • 博客唐师曾:基辛格吊唁乒乓名宿庄则栋(图)
  • 读书空前绝后: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
  • 教育铁腕外教遭全班学生弹劾皆因不让抄作业
  • 育儿无语凝噎:那些襁褓中被弃的婴儿
  • 洪平凡: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仍不合拍
  • 叶檀:房价失控背后的结构调整真相
  • 张明:中国如何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 周永亮:无锡尚德破产告诉我们什么
  • 倪金节:房价涨势即将失控?
  • 姚树洁:有利益无灵魂的房市极可怕
  • 王东京:企业岂能一关了之
  • 徐斌:中国城镇化原动力是对外开放
  • 陶冬:塞国危机未解 联储承诺稍变
  • 梅新育:铁道部改革应始终坚持发展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