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旭人:赋予地方适当税政权
新华社连续5天发表评论痛斥房地产市场问题,或为推物业税“开道”
东方早报记者 刘秀浩
从3月28日到昨天,新华社一连5天发表“新华时评”,矛头直指地方政府,痛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根源所在——土地财政以及腐败所酿生的高地价高房价。
一连五天的痛斥后,昨日发表的题为《“土地财政”还能维持多久》的新华时评指出,“解决‘土地财政’问题,当务之急是从制度安排上弱化地方‘以地生财’的冲动。”
如何遏制冲动?文章建言,“按照事权和财权相匹配的原则,给予地方更多的资金支持,使其能够有财力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不无巧合。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昨日出版的《求是》杂志上撰文说,政府将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
谢旭人这一题为《坚定不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文章指出,在统一税政前提下,研究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政管理权,培育地方支柱财源,从而尽可能通过增加地方本级收入,增强各地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安排使用收入的自主性。
具体如何“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政管理权”?谢旭人说,“在保持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
可见的是,在中国现行分税制下,“中央拿大头,地方拿小头”,地方财力明显吃紧,使得近两年地方融资规模骤增,同时土地财政虚火旺盛。
目睹上述种种,再联想起不久前国土资源部关于物业税试点推出在即的表态,市场的浮想联翩已是理所当然。眼下多数市场人士坚信,在不增加地方财政支配权力的前提下,地方政府“以地生财”这一局面很难由“调控”二字解决。而物业税则被视作增加地方政府收入的当然选择。
此外,谢旭人在《坚定不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一文中还提出,“完善社会保障筹资形式与提高统筹级次相配合,研究开征社会保障税。”
近十几年来,开征社会保障税是政府官员、学者和公众讨论的热门话题。但作为具体主管财税政策的部门高官,谢旭人是首位明确提出要开征社会保障税者。
目前,中国的养老、医疗和失业等社会保障,主要是以收取社会保险费的形式构成社保基金,大多是在省一级统筹。因为各省自己分别在做,筹集和发放的标准也不一样。如果按社会保障税筹集资金,就要全国统筹。
◎ “新华时评”观点摘要
◆4月1日《“土地财政”还能维持多久》:仅凭所谓“经营城市”的口号,通过“收储土地”和高价拍卖,转手就能获得巨额收益。更何况,房地产开发当年就能见效,对GDP的“贡献”显著。如此情况下,又如何寄希望于地方政府主动控制房价?
◆3月31日《疯狂的房价叫板土地招拍挂》: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现有的土地招拍挂属于供给垄断和需求竞争型。这种供给垄断与需求竞争并存的模式,必然造成需求方恶性竞争,导致地价不断暴涨。
◆3月30日《坚决清除房价中的“腐败成本”》:房地产业需要公开的不仅是开发成本,而且开发过程涉及的所有审批环节都应该彻底公开。同时应建立各级官员的财产申报、公示制度,公开官员配偶子女从业、就学等情况,全面挤压腐败的空间。
◆3月29日《不能让楼市成为投机者的乐园》:目前应加大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执行力度,完善商品房预售制度。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必须转变发展思路,不能再沉溺于地产投机所带来的“人气”和“财气”当中。
◆3月28日《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透支未来的卖地财政,决定了房地产市场难以持续,更意味着依靠这种方式拉动经济发展难以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