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房贷新政:七折利率意义不大 房价不会大涨

2014年10月10日 14:24  新华08网  收藏本文     

  核心提示:下一步政策当局会在降低利率、促进市场出清、发展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等方面下功夫,最终让房地产市场从政策市中走出来,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但从长期来看,中国的房地产仍然无法摆脱人口老龄化的长周期魔咒。

  赵建 中国金融信息网人民币频道特约专栏分析师

  国庆节前的房贷宽松政策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价格端,贷款利率下限放松至基准利率7折;二是数量端,提高住房贷款的可得性,就是所谓的“认贷不认房”。

  价格端的放松只具有名义上的窗口指导意义。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限制已经放开,房贷利率要按照商业盈利要求来进行定价。按照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公式:贷款的保本价格=FTP(对应期限贷款)+资本占用成本+营业及所得税+营业费用。粗略估算,商业银行5年以上的普通贷款FTP接近于5%,15年以上的住房贷款FTP个人住房贷款可能在4.5%左右。考虑到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权重较低(50%,75%),耗费资本占用成本约在0.6%,税收成本会占用1%左右,再加上个贷较高的人工成本和相关费用,整个住房贷款的保本成本可能就高达6%。如果不是能带来其它贡献的优质个人客户,从经济盈利的角度来看,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可承受的下限,我们估算最低为基准利率的98折。从9月份的数据来看,除了极少数外资银行住房贷款利率打97折外,大部分商业银行的利率都在基准利率以上(上浮5%-10%)。所以,如果没有专门的低成本资金来源渠道,让商业银行无附加条件执行七折利率完全不可能。政策当局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积极推MBS等证券化工具,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明显。

  相对于价格端,数量端的放松实质意义更大。“货币是水,资产价格是船”,资产尤其是大类不动产的交易需要媒介,更需要信用支持;且资产价格的上涨跟商品价格的通胀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之处,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住房信贷一旦宽松,房地产的交易就增加了媒介支持和信用可得性,一些具有购房意向,但受制于当前购买力的居民,可以通过住房按揭的金融机制透支未来的收入,实现当期的住房资产配置,这相当于迅速提高了住房市场的当期购买力。尤其是,“认贷不认房”的贷款政策,对于刺激改善性住房需求具有较大的效果。我们在市场调研中发现,一些首套或者第二套房为小型住房(70平米左右)的居民,按照原来的住房限贷政策,基本上无法从银行获取贷款,因此也就无法实现改善性置业。限贷政策放开后,这些居民可以将小型住房卖掉,还掉原有贷款后,可以以首付三成的贷款购买新的住房。因此可以预见,认贷不认房政策的推出,肯定会释放一大部分原先由于限贷压制的购房需求,这对房地产市场具有较强的提振作用。

  总的来说,我们对本次房贷宽松政策的观点是:七折利率意义不大,限贷放开刺激相对较强,但受制于高库存压制,不会出现类似2009年的大涨。下一步政策当局会在降低利率、促进市场出清、发展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等方面下功夫,最终让房地产市场从政策市中走出来,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但从长期来看,中国的房地产仍然无法摆脱人口老龄化的长周期魔咒。

  (作者系青岛银行经济学家,兼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硕士生导师、《经济研究》匿名审稿人。本文不代表所属单位观点。)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务必保留此电头,注明来源于:中国金融信息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文章关键词: 利率房贷房地产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最高法约束人肉搜索曝光个人隐私
  • 体育张呈栋造乌龙孙可杨旭破门 国足3-0泰国
  • 娱乐好莱坞女星裸照遭贩卖 最低350美元百张
  • 财经落马官员家属怒斥山西煤老板送钱:没良心
  • 科技苹果蓝宝石商曝致大批中国企业受骗
  • 博客摄影记者:我镜头里的金正恩(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小学在重度雾霾天气下露天考试(组图)
  • 谢百三:A股继续处于牛市之中
  • 杨红旭:首套房贷利率能打几折?
  • 刘光宇:北京高房价或止于雾霾
  • 徐斌:用股市泡沫来对冲地产泡沫
  • 叶檀:不能剥夺公积金缴纳者的产权
  • 陈绍霞:A股市场重回庄股时代
  • 慕容小散:A股红的不光是十月而已
  • 杨红旭:房贷为何突然大放水?
  • 朱大鸣:楼市可能出现惊天大逆转
  • 易宪容:房贷新政能难引诱投资者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