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员回应《决定》热点关注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朱宛玲):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引发了中外媒体高度关注。为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从20日起邀请中央部门有关负责人举行系列吹风会,深入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决定》的有关内容。
在《决定》公布后,外界对农地改革、生育政策等热点问题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解读和预测。在20日举行的首场吹风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逐一解答。
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首场《决定》吹风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首先介绍了《决定》出台的历史背景。“首先,在经济方面,我们国家目前正处于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在国际上有一个“中等收入陷井”,我们如何避开这个“中等收入陷井”,是一个重大的挑战。第二,就改革来讲,我们改革开放已经三十五周年,应该说好改的、容易改的、大家共识非常明显的、明确的这些改革,已经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这些改革都是一些“硬骨头”。所以“全面改革六十条”当中,讲到改革现在处于攻坚期、深水区。第三,就社会稳定来讲,任何一个国家都要保持稳定,我们就面临一个矛盾凸显期,各个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发展、改革、稳定都进入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时期,我们认识到,如果要解决现在的发展问题、改革问题、稳定的问题,必须要通过改革,必须要全面的改革来进行,这是我们改革的总的大势,是要把握的。”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媒体关注的一个热点。为了有效防控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决定》提出了包括完善地方税体系、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等措施。对此,杨伟民解释说,“现在地方政府为什么更多地通过土地去融资、贷款,包括转让,大家俗称的叫“卖地”,是因为大量资金投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了。《决定》当中提出来,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所以要在完善和修订相关税法的基础之上,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把过去隐性债务变成一种显性债务,让市场、让大家、让社会知道某一个地方的债规模是什么样的,让市场来投票,这也是和我们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思路是一致的。”
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此次《决定》中的一个重要政策突破。杨伟民强调,改革的同时,坚持集体所有制、不搞私有化等一些基本原则不变。“在农业和农村,特别是包括农地改革方面,在《决定》当中也有一些内容,主要是坚持三个原则:第一,守住底线的原则。包括坚持集体所有制,不搞私有化。还有18亿亩耕地的红线,要坚持用途管制,而不是在流转过程当中把农地都变成建设用地。第二,问题导向原则,发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试点先行的原则。需要统筹研究、统筹考虑,不能一哄而上,去搞刮风。”
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杨伟民表示,在当前中国劳动人口数量下降的大背景下,人口政策与退休政策的调整是必然的,但调整是渐进式的,不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从去年开始,中国劳动力的总量已经进入到净减少,去年劳动力总量、劳动年龄人口,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减少了345万。我们老龄化的程度在逐步强化,而且大家知道,中国的人口状况从八十年代开始实行了比较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后,我们面临的是老龄人口比例增长较快,而且我们现在妇女总和生育率已经降到很低的程度下,这两者是相关系的,人口政策的调整和退休政策的调整,在这种大势的条件下,是必然的。但是具体的时点,用什么样的方法,这里面也讲到了“渐进式”的,我认为就是一年、几年逐步的提高,比如退休延长几个月等等方式,而不是断崖式的一下子就发生很大、很大的变化,这也是国外很多国家共同的成熟的经验,我相信应该采取这样一种办法。”
杨伟民还表示,《决定》是个纲领性的文件,并不可能把每一项改革的具体时间表、路线图统统都写进去。一些领域的具体改革案的出台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过去主要以国家发改委为主制定年度改革计划,再由国务院通过,这个方式仍然会用下去。